黔货出山众创空间的展示区摆满了贵州各地的农特产品。
10月16日,记者走进经开区黔货出山电子商务众创空间的产品展示区,只见来自贵州各地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在大门入口的左边,放着几袋红薯,据贵州省黔货出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兰介绍,这些红薯是前几天从紫云县运过来的,共有1000斤,通过黔货出山平台销往省内外,现在仅剩100多斤了。“中秋过后的这一个月,我们已经为紫云县销售了3万多斤红薯,今天下午,又要送一批新的来。”孔祥兰说。
黔货出山众创空间是经开区创新创业平台之一,于2014年底成立,主要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从企业注册、办公、经营、人才培训、货源对接等方面,全面帮助企业成长。
“在为企业提供代办服务方面,由我们收集相关资料,经开区相关部门会积极帮助企业注册。”孔祥兰介绍,黔货出山众创空间还通过举办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对接,并积极对接货源,整合全省优质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盈利空间。
同时,黔货出山众创空间积极邀请业界专家为企业提供培训,一年至少培训600人以上。“政府会不定期来普及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为企业的成功孵化和成长上多层‘保险’。”孔祥兰说。
近两年,经开区积极从政策、服务等方面支持众创空间发展,黔货出山众创空间不仅成长为贵州农特产品走出去的一个“桥头堡”,更成为了经开区助推贫困地区脱贫的一个“车轮”。从黔货出山“毕业”的企业达320家以上,其中,部分企业成为经开区助推贫困地区脱贫的“生力军”,贵州在地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扶贫攻坚中进行了有益尝试。
贵州在地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底在经开区注册,去年初从黔货出山“毕业”,主要从事餐饮的生鲜配送。去年以来,在地生鲜发动农户搞养殖,共带动修文、花溪高坡、长顺等地的百余户农户实现居家就业。
“我们买猪给他们养,养好后由公司帮他们销售,同时,发动他们在家搞腊肉、香肠等农特产品加工,另付他们加工费。”贵州在地生鲜电子商务公司创始人陈侠潼说,今年,公司共发动高坡、修文、长顺三地共70余户农户养殖3000余头生猪。产品通过淘宝、自媒体等线上销售,同时线下销往学校、机关单位、社区超市。
“公司刚从黔货出山‘毕业’时,日均销售仅2000元左右,目前稳定在日均2万元。公司还和100余家餐饮和100余家食堂合作。贵州农特产品很多,但是缺乏标准和体系,也缺乏品牌文化,这是我们接下来发展的方向。”陈侠潼说。
“这两年,我们围绕加快建设贵阳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目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搭建载体平台、优化各类服务,全力支持创新创业。”据经开区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以来,经开区先后出台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孵化器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形成了“1+1+N”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设立了1000万元创新创业发展资金,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同时,经开区还加快孵化器平台的搭建,积极引导科研院校、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参与创新创业工作,整合社会力量,着力打造创新型孵化载体和各类创业平台。经开区助推航天十院成立“贵州省军民融合众创空间”,目前,该众创空间已聚集了中科汉天下、航天安知科技等8家创业公司;支持亨达集团与厦门大学共建“大数据实验室”。截至2018年上半年,经开区创新创业平台已有IN ONE众创空间 、六度创客工场 、勤邦云栈 、黔货出山众创空间 、贵州航天军民融合众创空间等11家。
在平台搭建的基础上,经开区还在全省率先推进创新型孵化器建设,通过扶持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器、勤邦云栈、黔货出山、航天十院军民融合众创空间、IN ONE等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型孵化器,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大数据+”等创业孵化服务。在平台升级方面,经开区还组织勤邦云栈、黔货出山等创新型孵化器申报省、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工作,今后将陆续在区域内培育出一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
“我们积极支持孵化项目建设,到各个众创空间实地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经开区将继续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产品大赛等活动,努力打造经开区创新创业品牌,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链,增强辖区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