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演奏,琴键也能自动跟随乐谱上下跳跃,流淌出一首首动人的曲子;通过传感器,智能仿生机器人可以精准模仿人的动作,在危机事件中可以代替人类去处理难题;通过智能试衣系统,冬天购买内衣不用脱衣,就可以体验穿着效果……在12月14日至16日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现场,凝聚着广大职工群众智慧的创新成果随处可见,观众被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创新能量所震撼。
这是一次充分展现广大职工群众创新创业的非凡热情和创新成果的盛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在引领广大产业工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和技术高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职工创新推动中国制造
“10年前,我国用的盾构机主要靠进口,如今‘中国盾构’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中铁装备工程集团公司的大国工匠李刚向前来观展的公众介绍道。
20多年,李刚从一名修理工成长为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他和团队成员投身盾构机国产化的攻坚浪潮,助力企业自主研发出世界首创的“马蹄形”盾构机。这标志着世界异型隧道掘进机研制技术跨入了新阶段,而中国工匠站在了这个领域的世界巅峰。
在研发中国首款两问表的过程中,要在长度不足1.2毫米、宽0.5毫米的零件上,开一个相当于一颗芝麻的1/4大小的孔,同时零件的外形公差要求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在国内同行和海鸥历史上实现了首创——中国钟表大师李家琦用匠心镌刻时光,以精湛的技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2012年,他所在的海鸥表业集团工会开始建立以劳模和钟表大师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以来,已获得专利600余项,助力企业增加销售收入近4亿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拥有一流的工匠人才,谁就掌握了国家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主导权。”亲眼见证了职工创新的丰硕成果,有观众如此感叹。
搭建平台释放创新活力
作为工会组织,如何发挥群众组织优势,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创博会期间,还举办了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来自多地的工会干部、企业家和大国工匠从不同视角诠释了工会组织在培养产业工人队伍,开展职工“双创”活动中的新作为。
“全省共创建各级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2895家,获专利19342项,创新及攻关数167103项,创新成果转化数8255项,取得经济效益27亿元;全省职工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24.6万余项,发明创造1.25万项。”这是安徽省总工会在搭建平台载体、助力职工“双创”工作中亮出的成绩单。
成都市总工会展区内,《了不起的成都工匠》微视频在屏幕上循环播放,吸引了众多目光。据成都市总工会副主席郭强介绍,为培育更多工匠人才,成都市总工会推动“成都工匠”培育计划以市委、市政府意见形式出台,从工匠培育顶层设计入手,作出了工匠人才培养、引进、竞赛、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为高技能人才发展奠定基础。
围绕解决创新难题,辽河油田工会则通过用好“一金三书”体系,即用工会经费设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健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加工意向书》《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协议书》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任务书》,推动广大职工“撸起袖子搞创新”。
“创新需要平台保障”“每天搞创新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回报”……在工会组织辛勤耕耘的创新沃土上,一个又一个创新“草根”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又一个硕果“落地生金”。
打造服务职工创新创业的闪亮品牌
“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是大势所趋,但无论任何产品,都离不开人的使用。”“在研发机械的‘大脑’方面,刚刚那个技术值得我们研究”……创博会现场,3位“潍柴工匠”王元林、李英杰、汤海威边参观边探讨。
为了帮助职工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本次创博会期间,潍柴集团工会先后派出20名“潍柴工匠”前来观展。
自2016年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经连续举办3届,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典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机构参展,并举办了包括“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共青团服务青年双创前沿论坛”在内的几十项论坛活动,吸引了10万余名国内外观众到场观展、交流、洽谈合作。
3年来,创博会通过设立“大国工匠”等展区,充分展示全国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成就,并通过举办论坛进一步激发智慧的碰撞,促进交流创新,已成为展示创新创业活动的无穷魅力,推动投融资对接和技术成果转化,搭建创新创业、科技研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主办方之一、中国职工旅行社总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为广大职工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努力打造服务职工创新创业的闪亮品牌。”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