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的调查
2018年7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成为首个跻身全球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其中的区域创新集群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五,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创新中心。
身处北京的“中关村知识产权一条街”,也正在以自己的实践助推各类创新型企业孕育发芽、蓬勃生长。专利优先审查政策为企业申请专利开通“绿色通道”,专利质押融资解决企业资金困境,新型模式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随着政策和服务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创新之光将被点亮。
许多人知道北京海淀有个中关村创业大街,却不知道还有一个“中关村知识产权一条街”——2003年10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这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成立15年来,示范园区都做了哪些工作?其成效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专利授权加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
莫胜钧是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主管,也是公司知识产权团队的负责人。公司目前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00件,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停留在30件左右。作为起步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创业公司,梦之墨从事的是液态金属技术以及新电子制造系统的研发,在全球看也是一个前沿的领域,亟须在重要领域快速做好布局。
虽然是“技术驱动”,在一段时间里,梦之墨的专利申请数量却迟迟跟不上来。“一方面是由于产业化之初,我们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政策也不够了解,另一方面也与发明专利审批周期太长有关。”莫胜钧认为,一家刚成立4年的初创企业,动辄要用两三年的时间来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实在有些伤神劳力。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了解情况后,主动来到该公司,将国家知识产权局施行的专利优先审查政策做了重点介绍。这项政策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产业领域专利快速获得授权的一项举措,可将专利授权的周期缩短2/3以上。在“绿色通道”的帮助下,仅2018年一年,梦之墨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就多达14件,一下子成了专利大户。
梦之墨的变化并非个例。2017年8月,新修订的《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出台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受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派,负责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全市进入优先审查的专利申请。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已有1300多个专利申请人的7000余件优先审查请求得到推荐。这些专利申请分布于15个技术领域,近80%是发明专利申请,80%以上来自高精尖产业。2018年7月,北京市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推荐电子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业务办理“全程网上办”,专利申请效率明显提高,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创客咖啡的醇香在于思想的碰撞,专利授权的过程往往也是如此。专利申请人和专利审查员“面对面”的场景,经常在示范园区里出现。自2010年起,示范园区每年都会派出100名左右的专利审查员,进驻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加速创新成果的专利授权进程。
“这项举措对专利申请者和专利审查员来说是‘双赢’。”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副局长李广明介绍说,“借助于审查员的专业知识,企业可提高文件撰写、专利管理和运用的水平;通过深入一线学习了解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审查员的专利审查能力也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2003—2018年,示范园区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由2650件增长到8.6万件,年平均增长率为26.1%,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接近六成;专利授权量从1279件增长到5.4万件,年平均增长率为28.4%。
专利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强
“过去专利躺在柜子里‘睡大觉’,现在能‘换来钱’了!”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经理梁秀敏告诉记者。
零度智控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飞行器产品和无人机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公司积累了大量的高价值专利。2016年公司推出了一款消费级“口袋”无人机。“当时公司的扩张速度比较快,资金遇到了瓶颈。”梁秀敏回忆道。
资金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零度智控先是用136件专利作质押担保,从两家投资机构拿到了8000万元的融资;之后,又用122件专利拿到了3108万元的融资,两笔相加超过1.1亿元,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
“做专利质押融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梁秀敏说,对于一些轻资产、技术密集型的初创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知识产权。
在这方面,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较早“吃螃蟹”的企业。2010年前后,康辰公司在申报骨疏康专利的时候需要资金,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做了汇报,联合北京银行开展了一个项目,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贷款6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锡娟说。
借着专利政策的“东风”,截至2018年10月,康辰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63项,其中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44项。
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市专利质押融资金额突破109亿元,同比增长接近400%。其中,中关村企业在质押业务数量和专利质押数量上占比均超过90%。
保护能力增强,运营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在创新能力不断攀升的同时,示范园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里成立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了71个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分中心、工作站,对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实现了侵权举报和维权援助的全覆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
经过15年的精耕细作,在示范园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引领创新的“中关村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来促进创新。许多新型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在示范园区诞生,“以前叫‘专利代理人’,现在叫‘专利代理师’,一字之差,体现了大家对专利代理重视程度的提升。”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辉说,如今专利代理师像工程师、会计师一样,正在成为中关村的热门职业。截至2017年底,示范园区共有专利代理机构307家,占全国的16.8%;有4369名执业专利代理师,占全国的26.7%。这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为中关村企业的创新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局长张伟表示,目前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行过专利申请,通过转让、许可或质押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活动的企业数量还不多,专利质量不高、缺乏高价值专利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专利运营。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负责人还认为,目前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难,企业使用知识产权作为唯一质押标的融资仍存在困难。 此外,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赔偿金额低、诉讼时间长、取证难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知识产权诉讼案件频发与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行政执法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需求强烈,创新主体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接下来就要从发展数量转到提高质量上,大力培养高价值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表示。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