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河北省发布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2019-02-11 10:08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点击:
    近日,《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正式发布,按照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激励和引导县域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打通创新“神经末梢” 推动县域创新发展

      我省发布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年度实现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的县(市、区)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
     
      近日,《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正式发布,按照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激励和引导县域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该计划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支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六个一’工作思路,即一套指标来监测、一把尺子来衡量、一组举措来支撑、一批奖项来激励、一份报告来指导和一支队伍来助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年度监测评价结果,该计划将全省168个县(市、区)按科技创新能力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类,精准发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快速跃升。
     
      该计划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组织保障、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强化政策落实落地等9项内容,是全省各县(市、区)均要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各地应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由于创新能力不同,该计划还加强了对A、B、C三类县(市、区)的分类指导,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精准发力,进一步完成好各自的‘个性’任务,实现科技创新能力从低到高不断跃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依据该计划,A类县(市、区)产业基础好、科技资源丰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是强化优势,培育标杆,实现引领示范和高质量发展;B类县(市、区)主导产业具有一定优势、科技型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科技创新体系初具雏形,重点是加强创新资源聚集,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推动主导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实现向A类跃升;C类县(市、区)科技型企业较少、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较弱,重点是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引进科技创新资源,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加快实现向B类跃升。
     
      据悉,目前我省能进入A类的县(市、区)还比较少,通过实施该计划,到2025年,预计每年将有10个左右的县(市、区)由B类升入A类,20个左右县(市、区)由C类升入B类,实现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我省将对2017年度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中进入A类的县(市、区)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自2018年度起,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进入A类前3名的县(市、区)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中由B类跃升到A类的县(市、区)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中由C类跃升到B类的县(市、区)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类别未跃升但排名提高10位(含)的县(市、区)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类别未跃升但排名提高5至9位的县(市、区)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类别跃升后降级又跃升至同等类别的,不给予奖励。
     
      “为鼓励先进,计划明确,对年度获得两项奖励以上的县(市、区)可重复计奖,最高奖励不超过500万元,奖励资金由县级科技部门用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省、市两级科技部门还将组建专项业务智力辅导队,根据县级科技管理工作要求,对县级相关科技工作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支持县级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力争在全省形成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