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永修县创业担保贷款“半年度”工作成果显著,助推全民创新创业
    2019-06-27 10:43 来源:中国就业网 作者:. 点击:
    永修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坚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举措,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永修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坚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举措,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创业贷款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八年贷款发放总金额在各县(市、区)中排名全省第一,2018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突破4亿元大关,完成民生工程任务的171.33%。2019年1至6月份,新增发放贷款超过1200笔,总金额已达到2.8亿元,贷款回收率达到99.99%,扶持创业和带动就业近5千人次。
     
      (一)广泛深入宣传,把政策送上门。通过编制印发创业担保贷款办事指南,让群众更加容易了解政策和办理程序;运用“互联网+新传媒”技术,建设网络宣传渠道实时更新政策、工作动态,并结合“e百福”APP,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及时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印发新的创业担保贷款操作教程并统一组织培训,规范操作流程;重点摸排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依托云居山、鄱阳湖、庐山西海等天然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项目,着重对开发旅游、农家乐、种养殖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多年的扶持,永修县涌现出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典型,如“永修县易家河柑桔合作社”、“永修县柘林湖赛芳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西海江上葡萄庄园”、“江西燕山青茶叶有限公司”等。
     
      (二)合理安排发放进度,把目标落到底。将创业担保贷款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各月份、各季度。推行月例会、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的工作制度,定期汇总反馈各类问题,协调并积极解决。定期与县财政局、经办银行召开会议,解决部门衔接、基金的到位与使用、抵押放款等问题。
     
      (三)加强平台建设,把贷款放到位。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80多平米的“永修县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设立5个办事窗口分别是:政策咨询、申请受理、贷款审核、贷款发放与回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另外增加3个窗口给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和浔银村镇银行提供银行政策咨询和发放贷款相关资料,办理相关业务,下步准入经办银行贷款发放移动终端设备现场发放担保贷款,让办事群众真正体会到“一站式服务”。
     
      (四)持续跟进服务,把工作做圆满。严格抓紧资料审查、落实贷前实地调查和贷后跟踪回访工作,采取每周电话回访、每季上门走访的形式,坚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一方面保障到期和逾期的贷款及时回收,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了解创业难题,尽可能予以协调解决。近5年来,我县逾期贷款只“降”不“升”,回收率已达到99 .99%,基本实现“既能开仓放粮,又能粒粒归仓”。同时不断完善反担保制度,采取主要以财政供养的在职在编人员为反担保人的方式,将到期偿还风险降到最低。
     
      (五)创新服务模式,把特色秀出来。永修县就业局与县财政局、人社局沟通简化了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认定程序,并增设一个“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专业办事窗口,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入多家经办银行,倒逼银行提升服务质量。目前我县创业担保贷款的合作银行已增至5家,办事群众可自由选择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我们把握贷款政策和办理贴息等相关手续,不干涉创业人员与银行之间的选择,由各家银行相互良性竞争发展业务;开发贫困户联保模式和财政出资担保模式,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通过三户联保的方式为每户提供10万元贷款,来扩大种养殖规模和规范管理,担保中心给予办理财政贴息。同时对无抵押、无担保贫困人员,由乡镇和扶贫移民办审核,县财政出资200万元提供担保,县就业局安排300万给予全额贴息。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