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创新路径促进龙江产业扶贫长效发展
    2019-07-17 09: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点击:
    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已胜利在望。但是,2020年后还会有大量相对贫困人口存在,如何实现稳定脱贫、对后续产业项目的交接、
      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已胜利在望。但是,2020年后还会有大量相对贫困人口存在,如何实现稳定脱贫、对后续产业项目的交接、运营、利益机制设计等问题应有长远的考虑。目前,我省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提高现期运行效果以及实现2020年以后的持续发展。分析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合黑龙江省产业扶贫持续有效发展的路径、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合作社或企业与贫困户并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项目同质性强、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
     
      (一)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主体(政府部门、企业和合作社等)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扶贫的核心,它关系到贫困户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到产业扶贫的收益。政府通过财政贴息、优惠贷款等方式诱导合作社或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但是合作社或企业与贫困户并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依托的资源是财政资金或者小额扶贫资金,能够享受到的收益主要是这些资金所带来的短期的、固定的现金分红,和企业、合作社的效益无关。贫困户很少在企业工作,并没有实际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水平没有提高。这种利益联结方式虽然短期内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但是由于产业扶贫项目是有实施期限的,期限到了之后贫困户的利益很难再得到保障。而且贫困户在这种机制下参与度很低,经营管理水平和技能没有提高,项目结束后很难实现自主脱贫。另外,现有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多是以扶贫项目会赢利为假设前提的,产业扶贫项目最终要受到市场的考验,如果产业项目亏损,贫困户的脱贫成果就没有保障。
     
      (二)产业扶贫项目同质性强。产业扶贫项目缺乏规划和特色,而且主要是在传统农业产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大,产业层次较低,竞争力不足、经营风险大。黑龙江省的产业扶贫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特色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业等,由于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需求弹性较少,农产品同质性强,很难避开市场风险。在传统产业竞争激烈的同时,扶贫产业中新兴业态如光伏、电商、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质量不高,吸引力差,带动贫困户人数较少。
     
      完善产业扶贫的对策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合理规划扶贫项目、通过产业集群实现扩散效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一)建立贫困户稳定增收和促进参与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最主要的是各扶贫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利益机制设计方面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确保贫困户持续而稳定地增收、实现脱贫。实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构建参股合作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可以资源入股(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流转佣工型利益联结机制,例如土地流转、企业安排就业以及要素供给型利益联结机制,例如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安置以及小额信贷、订单农业等。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农户的“造血能力”和促进参与。政府财政投入资金形成的资产例如光伏、水利设施、农机具等固定资产可以以股份形式量化到贫困户,鼓励贫困户以自有资源(土地、技术)入股结成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实体,探索“资金变资产、资源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使贫困户与合作社或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也可以考虑将各种产业扶贫项目组合打包使用。
     
      (二)合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优化现有产业体系
     
      产业选择是产业扶贫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扶贫产业的选择要考虑到环境承载、资源、产业基础、市场容量、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扶贫产业也要考虑到贫困户的参与,因此应当选择既具有市场前景,又容易掌握技能的产业,比如食用菌和甜玉米生产等。要明确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关系,扶贫产业的选择应该是优势产业,即市场发展好、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比如有机农业、质量效益型农业。传统产业不一定是优势产业,比如兰西的亚麻产业。特色产业比如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可能会上升为优势产业,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因此也不是产业扶贫的重点。产业扶贫的重点是传统产业同时又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扶贫产业的实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从全省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县、乡、村根据顶层设计进行分层规划并具体实施,依托资源特点和区位特点合理构建产业布局,这样可以避免产业扶贫的分散性和地区之间恶性竞争。优化现有产业体系,构建主导型、创新型、特色型、保障型的产业扶贫体系。特色型的产业扶贫包括发展手工作坊、特色种植养殖、发展庭院经济等。公益型的产业扶贫带有较强的救济性特点,包括公益岗位提供、光伏产业以及产业分红等。创新型的产业扶贫形式是未来黑龙江省产业扶贫的方向,包括电商产业、文化旅游村、特色小镇、农技推广、劳动技能培训等。
     
      (三)通过产业集群和兴建产业园区实现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不应该是单向的,应该通过产业集群或者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扩散效应。横向兴建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聚集,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纵向通过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实现扶贫产业价值增值。三产融合可以是一、二产业融合,也可是一、三产业融合,也可以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产融合应该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结合起来,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利用城乡互补资源,拓展农业产业多种功能,比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休闲康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四)加强产业扶贫的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明晰的产业扶贫对象识别机制。需要对精准扶贫和低保制度重新定位。低保的主要对象是无劳动能力、生活贫困的农户。产业扶贫的对象应该是有劳动能力且有响应意愿的贫困户,应该加强对这类贫困户的甄别。实践中应该利用村集体、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等力量,提高对产业扶贫对象的精准度。
     
      (2)加强产业扶贫保障制度建设。一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从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方面强化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二要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地方特色农畜产品品种保护力度,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大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三要健全市场支撑体系。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积极培育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吸引企业投资,激励大学生、城回人口返乡创业。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