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工信局公示了《哈尔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争取到2020年培育市级以上中心5家,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中心15家,紧紧围绕哈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确定的15个产业主攻方向,同时兼顾全省“433”工业新体系和哈市“4+4”现代产业新体系,通过跨区域、跨领域广泛合作打造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哈市将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为途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等为重点,通过跨区域、跨领域广泛合作打造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推进航空装备、电力装备、生物医药、汽车、燃气轮机、现代农机装备、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增材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船舶装备、节能环保、高品质食品、高品质乳制品、高品质畜牧产品等产业发展。
制造业创新中心拟采取公司型创新中心、公司+联盟型创新中心、联盟型创新中心三种建设形势。其中,公司型创新中心由行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资源,共同出资组建独立法人单位;公司+联盟型创新中心将由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独立法人单位,领域内其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组成协同创新联盟;联盟型创新中心将由产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创新资源,结合成紧密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联盟、创新联盟、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通过2-3年建设,条件成熟的向企业法人转变,实现企业化运作。
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需企业明确提出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研究课题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及成果转化扩散的目标,或具有前瞻性有望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同时具备技术水平同行业领先,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年主营业务收入一般不低于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低于5000万元),拥有固定的研发队伍,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50%等条件。
市工信局将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强化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引进等措施,推进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龙哈工业云平台,整合国内外资源,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逐步建立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机制,引进国内外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期权激励等收益分配政策,对有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特殊奖励。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