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市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亮点频闪。
实实在在推动创新发展
“以前兰州市对我们的支持只是简单的项目资金和补贴,但是这两年来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高度关注,进行深入调研,切实了解企业所面对的实际困难,从股权投资、政府补助、项目支持、企业用地等多方面进行支持,让我们企业得到了长远发展和良好的规划。”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金霞告诉记者。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疗领域形状记忆合金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已取得了3类10项医疗器械的注册资格证,并已形成产业规模。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以及发展规模受限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市科技局了解后积极与企业沟通,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首先公司下属子公司兰州兰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完成的“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不仅获得了2018年兰州市“十大科技项目”一次性100万元的支持,同时经市科技局推荐,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主办的“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并获得100万元的研发资助。该项目研制成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L短柱瓣和C-L双叶瓣,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全国广泛应用,总体性能优于国际上同类人工瓣膜。之后科技局更是打出“科技+金融的组合拳”,通过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该企业注入资金4500万元。通过市科技局的关心与帮助,使企业获得了新的助力,有了更好的发展,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兰州市民营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为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我市在去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兰州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且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就兰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作出谋划部署。
“创新需要系统且具体的行动。”市科技局局长王柠告诉记者。近年来,兰州市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也已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相继出台了《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兰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完善了政策体系;在科技金融结合领域完成了“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组建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投资项目10个,累计投资金额2.625亿元。两支科技基金的运营,为我市科技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我市科技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兰州市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与兰州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共同设立了“政银保”科技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兰州市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组建了“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1个、“企业研发机构”20个;成功获批为10个国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城市之一,完成了兰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组建工作。
人才项目均提供最优待遇
2017年兰州市首次集中力量组织遴选了2017年度兰州市“10大科技项目”和“10大科技创新项目”,将以往“撒胡椒面”式的资助方式优化为集中力量重点扶持。20个项目成功实施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3.6亿元,新增利税1.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经过一年的努力大多项目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8兰州市继续遴选了20个科技创新项目,并以重大科技专项形式实施。这些项目以支撑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重点关注项目在引领示范、人才培育、产业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项目改革,连续两年遴选了“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成效已经凸显,遴选支持的“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和“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分别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我市尚属首次。此外,2017年支持的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兰州地铁隧道下穿黄河强透水卵漂石地层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2018城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今年的20个项目也已经选定并公示,预计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将不低于前两年。”王柠说。
在人才创新和引进领域,我市做了不少工作。王柠告诉记者,兰州由于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方式,只要科技人才愿意把项目在兰州落地,兰州市就对项目进行大力支持,对科技人才进行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他表示。2018年度兰州市共选列了134个项目为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金额达到4000万元。
此外,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动力和活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日前,世界著名期刊《自然》杂志日前推出的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了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榜单。兰州市在去年的全球科研城市200强榜单中排名91,在中国排名第19。随着创新驱动效应的逐步显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正在兰州形成。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出创新驱动,充分发挥要素资源优势,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那么未来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该如何做的更上一层楼?“要向进一步提升兰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少科技工作者都表示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王柠告诉记者,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对兰州的科技创新工作而言十分关键、非常重要。针对兰州来说,区域创新能力包含两个维度,即技术能力与接收能力。从这两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市有部分相对优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就技术能力而言,兰州地区是相对比较强的,但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主要技术力量研究方向与市场衔接不紧密。兰州地区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多,应用开发研究的少;关注国家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多,关注兰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少。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各大专院校、行业研究院所、地方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五类科研机构构成中,企业研发中心数量较少,投入不足,成果的产出能力有限。与之相应的技术研发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各高等院所和科研院所,少部分在产业企业。
就接收能力而言,兰州地区是比较弱的,主要是企业和园区数量少、规模小。以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园区(基地)还存在配套设施不全、产业规划不完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科技产业园区(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不足,产业聚集效应不强。传统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中央、省属大企业的子公司,受制于其母公司的战略布局,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开展高度依存于资源的上游产品开发,而未能开展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开发,传统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慢,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
“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活力,让高校和院所针对企业发展技术需求和新产品开发进行研究,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与改造升级、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从源头上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的质量,同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让企业自身强大起来。做好以上两点才可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院地校企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正是能不能做到区域创新的关键。”王柠说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的两点,王柠还表示,要想做好区域创新工作还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发展专业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全孵化链条。并且指导运营好“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结合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创新挑战赛(兰州)现场赛以及国内相关赛事,举办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挖掘、引入国内外前沿颠覆性技术项目。配合省上做好兰州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加强科技成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信息交流、价值评估、专利申请、技术交易、融资贷款、知识产权、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以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形成一个体系和闭合的‘环’,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的区域创新能力。”他说。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