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日月山川,凝北国灵秀,松花江水一路欢歌,缓缓而来,每一寸被江水滋养着的土地,水肥草美,物丰人兴。佳木斯市郊区就是这江阴福畔的一方沃土,一处被流金岁月怀柔抚涤的东极之郊,一处借时代春风吐绿勃发的秀美之区。
走进郊区,花海流芳,稻菽逐浪,乡风文明,实业兴旺,一幅幅辽阔壮美的山水画卷展开,一曲曲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时代乐章奏响。
打造“三全”新格局建设“旅游名区”
青山绿水是郊区的底色,更是郊区坚持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打造旅游名区战略、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他们坚持高标准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开发重点、产业架构,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引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
以38公里旅游线为“主脉”、以赫哲特色文化腹地为“中心”、以冰雪文化为“辐射”,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念好山水经、冰雪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西线,重点开发卧佛山滑雪场—现代农业观光采摘—赫哲族旅游区—大来岗达勒花海—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重点景区连点成线;在南线,开发建设休闲采摘游、水库风光游,将四丰滨湖果蔬采摘园—四丰董家古山寨遗址—四丰山水库等景点打造成旅游观光线路;在北线,充分利用江北湿地水域资源,推动开发东旺湿地公园—格节河水库风光游。
通过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建设了赫哲民俗特色景区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大来岗风景区、杜鹃山景区、打造了38公里旅游精品线路,实现重点景区连点成线,构建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频共振。
51万平方米达勒花海、8万平方米森林浴场、3147米长的雪道……一连串数字诠释着郊区旅游文化的强劲势头。总投资5500余万元建设的大来岗风景区,建设了达勒花海、森林步道、森林浴场、骑行慢道、猛虎观江等景点和设施。2018年达勒森林公园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以花海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达勒国家森林公园、敖其湾赫哲旅游区、群胜杜鹃山风景区产业项目升级,促进区域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时的新格局转型发展,全面拉长区域旅游产业链。
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卧佛山滑雪场被评为国家SSS级滑雪场。随着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改善,雪场接待能力日益增强,多次举办各项赛事,不断吸以冰雪旅游为依托,引省内外及国内外游客。2018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收入160万元。
为推进冰雪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他们重点围绕卧佛山滑雪场和赫哲雪村项目升级改造并进行冬季冰雪嘉年华的点对点项目招商,与黑龙江新原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明格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多次的洽谈交流,根据景区实际运行情况,形成近期、中长期的精准招商方案。以赫哲文化传承保护为重点,整体规划设计敖其镇赫哲族旅游区,打造集赫哲民族文化展示、体验、传承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旅游区。通过“水上赫哲,戏游敖其”“赏冰乐雪季”等赫哲水寨、雪村民俗游活动打造了以赫哲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加快推进赫哲新村、水寨四季运营,发展夜间经济,实现特色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丰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内涵,培植赫哲民族文化底蕴,以旅游项目带动促进赫哲民族特色文化挖掘、传承与发展。
以旅游全业态为支撑,培育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四丰滨湖休闲采摘园,进一步拉动长青金玉葡萄采摘园、新田休闲观光采摘园等绿色生态园区健康发展,带动全区乡村旅游同步发展,促进脱贫攻坚。通过创新乡村旅游新模式,使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化、科学化并深挖工业游、电商游、温泉康养游等新的增长点。通过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区旅游业从业人员近千人,带动20个村、700余户农村群众实现增收,乡村休闲游蓬勃发展,“菜园”“果园”加快向“游园”转变。
郊区通过“勇攀杜鹃山,乐赏映山红”踏青节、“醉美花海,香约达勒”百合节等节庆活动宣传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利用网络宣传,通过抖音、微信、旅游公众号、邮件等多种方式讲好郊区故事,传好郊区声音,打造“黑龙江东部——生态旅游名区”整体形象,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今年五月,郊区旅游项目和产品专场推介亮相深圳文博会,受到广泛关注。仅2019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业及带动周边产业增收12%。
抢抓网络空间机遇打造东部“电商硅谷”
2016年6月,作为佳木斯市首家电子商务园区——佳木斯电商产业园在郊区成立,为佳木斯市电子商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郊区坚持以园区聚项目、强产业,提升承载能力,打造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综合型电商园区和“电商硅谷”。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打造集电子商务办公区、商贸合作洽谈区、仓储物流分拨区、线下产品展示区、人才培训实践区和餐饮住宿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块”;打造集电商综合运营、农特产品电商集散、跨境电商贸易、电商公共服务、双创孵化实践、旅游观光购物“六大基地”,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物流、营销、金融等多项服务,企业不出园区便可解决创业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佳木斯电商产业园以建设“国家级黑龙江东部电商中心园区”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功能支撑,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成功吸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国网库、京东云创新空间以及本地冬梅豆粉、百姓科技等200余家企业登记入驻。搭建区域性本地网上电商平台“佳木斯特产网”,累计上架佳木斯本地农特产品416余款,成功打造佳木斯大米、大马哈鱼等网上“爆款”产品。通过改造升级“老字号”。引导实体企业进驻园区,通过互联网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新字号”。依托互联网直播产业,打造电商企业推广营销新模式。打造“本地产品网货一条街”。引进11家本地商贸企业进驻,将本地特产对接园区电商企业,推动“O2O”“B2C”模式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格局,累计实现交易额5.06亿元,包裹上行量达109.64万件、下行量达920.94万件,实现税收1332.68万元,带动就业2300余人。
2018年,佳木斯电商产业园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佳木斯教学基地”;2019年,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农民创业园区”、被国家人社部认定为“第四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评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脱贫攻坚教育培训基地”。
在面向全区“区乡村”三级干部开展免费电商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探索“6+1”电商扶贫模式,通过技能培训、平台搭建、企业对接实现劳务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完成全区4个乡镇,5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26个行政村的电商扶贫工作网点建设链接,使贫困户融入产业链,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脱贫。
文明实践全覆盖弘扬新风搭平台
“美丽美丽中国走起来,大河上下千里高原,万重的山脉……”美妙的音乐声中,列着整齐的方队,踩着欢快的舞步,几十位阿姨在郊区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最美的姿态展现自我。
类似的文化活动在郊区已成为常态,在社区、乡镇、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每天都有着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和课程,让城乡居民的生活充满了新色彩。
郊区建机制、搭平台、强阵地、活载体、壮队伍,创新实践打好服务群众“数字牌”,真正构建起扎根基层的“服务队伍”、群众身边的“幸福之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村)或心理疏导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室外文化活动广场的“四室一堂一场”模式,是郊区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目前,已成功打造7000余平方米文明实践广场,各阵地开展主题宣讲200余场,举办群众性文艺文化活动300余次。
这些所、站已成为郊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大阵地”;服务基层群众所需,助推乡村振兴的“大课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大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大学校”。
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电商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文明实践塑造美丽城乡,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路上,郊区各项产业正融合发展,茁壮成长。
未来,郊区将以“工业强区、旅游名区、智慧新区、开放兴区”现代化强区”建设为目标,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坚持走好走实工业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