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两会时。特殊的时空节点,总与难忘的记忆紧紧相连。
我们清晰地记得,去年的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对创新创业创造寄予殷切期望,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情深意切、催人奋进,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嘱托,入耳入心;落实,立说立行。
一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心无旁骛谋发展,脚踏实地干实业,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专注实业 打造“福地”
旗帜鲜明、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透过工业促全局,让漳州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福地”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关键靠实体,重点看工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代表团,提出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市委、市政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主要矛盾,突出工业引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在2019年4月1日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开发区建设推进会,向社会、向广大干部群众做出再宣誓、再宣言、再承诺——旗帜鲜明“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共识迅速凝聚,力量广泛集结。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精力向工业聚焦、政策向工业聚力、要素向工业聚集,大力发展体量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打牢实体经济根基,确保经济增长有支撑、可持续。去年来,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项目、联盛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铁世博城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相继落地。
培育发展动力,释放工业动能。我市深入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实施“1144”工程,做大做强石化、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漳州早日进入工业产值“万亿”俱乐部。去年,全市工业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20.4%,增速位居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增长12%;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093.44亿元,增长11.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8%,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引擎,工业新城呼之欲出。
“‘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不是片面只做大工业,忽视农业和服务业。相反,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一产做优、三产做旺。”市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需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抓二产带一产。以工业化、产业化思维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主体法人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蔬果、水产、花卉、茶叶等九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逾2000亿元。农业作为漳州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加持”下不断取得新突破。
抓二产促三产。在工业助推器的带动下,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源源不断汇聚漳州,推动服务业发展质量提高、比重提升,进一步激活生态、文化、体育、旅游等优质静态资源。漳州第三产业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
一子落而满盘活。漳州将以工业发展为切口,透过工业促全局,带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福地”。
深化改革 打造“宝地”
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让漳州成为企业健康成长的“宝地”
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
“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为民营企业加油鼓劲。
漳州着力把开发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梳理体制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精准对接产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采取“一区一策”方式,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市属重点开发区实行“区地合一”、委托管理体制,实现“人权、事权、管理权”三权合一,着力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极大提高开发区自主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打造产业集聚洼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应放尽放、能放尽放”,把市级部门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开发区,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前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分别赋予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869项、913项、922项。
企业投资落户、开办经营、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奇美化工ABS及AS项目、中科智谷电子信息产业园、“航育”四区融合创新项目等加快签约落地。
创新载体平台,加快成果转换。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三宝、龙轴、天福等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四大产业研究院,推动企业把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去年,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9.2%,位居全省第二。
体制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产业发展的动力不断释放,科技研究的优势逐渐显现,开发区俨然成为了企业健康成长的“宝地”。
优化服务 打造“高地”
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强化“保姆式”服务,让漳州成为“三创”发展的“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如何创造更加优良条件?漳州致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构筑“三创”发展的“高地”,最大程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释放政策红利,强化服务保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钟表产业八条措施、支持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去年兑现各类补助、扶持资金7933万元,惠及企业770家次。新冠肺炎期间,漳州出台促进“六稳”工作十八条措施等政策,通过“线上线下”招工和专车接驳员工,“特事特办”生产防疫物资,开通物流车辆绿色通道,产业联盟协会辐射带动,培育电商、夜间经济、会展经济新兴业态等方法,着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五难”问题。“保姆式”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漳发展的信心决心,为创新创业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才引智“刚柔并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本地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外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网上服务中心,提高各类人才待遇,推进“安得广”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在我市工作安心、创业放心、生活舒心。
把企业家摆在重要位置,用热情激情拥抱企业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用“请进、请坐、请喝茶”替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多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切实做到优惠政策一步到位、服务企业一呼百应、推进项目一路绿灯、破坏环境一查到底、亲清政商关系一以贯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漳州将持续营造优良环境,充分激发各界人士的热情和干劲,在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潮,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动力十足,朝着加快打造工业新城、奋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新增长极和重要引擎的目标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