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徐州市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20-07-14 08:55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点击: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完善企业自主可控的创新系统,近日,市科技局发布《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20-2022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完善企业自主可控的创新系统,近日,市科技局发布《“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20-2022年)”实施方案》,从企业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创新产出等方面确定了发展目标。
     
      强化创新发展动力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0家,居全省第7位;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46.28%,居全省第4位,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
     
      市科技局科研条件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条件建设和能力建设水平,持续增强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此次发布《“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20-2022年)”实施方案》。
     
      方案设定的总体目标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布局和梯队建设,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2年,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5%;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累计达300家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第一层次)和60家左右省内一流的企业研发机构(第二层次),带动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整体水平迅速提升,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重点产业进入价值链中高端。
     
      四项举措精准发力
     
      为了如期实现目标,市科技局计划锁定以下四项举措精准发力。
     
      夯实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基础。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结合自身需求与性质、行业特点、产业链分工及发展需求,按照相关标准,自建研发中心、实验室、试验基地等各类研发机构且分批组织登记备案;加强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管理。每年择优布局建设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动态管理,建立提升与退出机制。从2020年起,对验收合格运行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运行绩效评估,优秀的予以奖补,不合格的取消市级资格;重点围绕徐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研发体系完善、研发能力较强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进入培育库,集成创新政策资源进行重点培育。
     
      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聚焦重点、高端精准发力,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并提供奖补;提升高校成果转化、人才供给、科技研发等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鼓励我市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研发机构兼职;鼓励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引导高校院所主动将先进适用技术引入企业研发机构进行熟化、工程化,实施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加强科技企业家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热情。
     
      支持企业研发机构研发高水平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研发机构攻克标志性核心技术。鼓励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主动对接国家、省、市战略布局,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鼓励建有研发机构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推广“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模式,探索建设专业科技孵化器,或与科技孵化器开展协同合作,帮助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研发机构的企业建设或合作建设的孵化器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获批的给予政策奖励。
     
      同时,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加快国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企业研发机构与产业研发平台合作,推进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