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南京水务集团的城南污水处理厂,每天有600吨/天的城市污水生化尾水经过脱氮除磷后,达到准四类水标准排放;同时,在安徽淮北的一座煤化工基地旁,这项技术每天的污水处理量达2000吨。而在南京江宁区曹村泵站,这个数字被刷新为每天1.8万吨。
这项技术的源于自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组建研发团队开展二次开发与工程示范应用。同时,这家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 ,也在组建的两年多时间里,孵化、引进25家企业,探索不同模式的合作,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10月,研究院产值已经突破2000多万元。
“十三五”期间,南京累计组建新研机构超400家,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培育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在2020年《自然》杂志科研城市排名中南京居全球第8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南京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跃升到第21位。
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6000家
走进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像走进了一个特殊的“透析室”,从各地采集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在这里变得澄澈,“面目一新”。
在一间实验室里,技术分析员耿旭,正在测量预处理水样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是南京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围绕流域氮磷污染控制、重金属污染控制、VOC污染控制等环保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加速自主创新成果产出与产业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
“最近,我们正在针对长江流域的污水进行尾水深度处理,为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无毒减排。”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梁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院除了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变成“活”的资产,也在尝试与企业合作,引入资本与市场,让更多的成果被市场接受。
梁英说,研究院打造了“1+1+N”模式,指的是1名科学家+1名博士+N个研究生或工程师。科学家负责学术指导,博士和研究生负责对理论成果二次开发,把原创理论应用到现实,以缩短成果产业化的时间。
“具体来说有三种合作模式,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由研究院全资控股或者持股大部分,以研究院为主体,推进产业化落地;第二种模式是,研究院持股约35%,负责联合开发和市场联合推广,其余部分交给技术型专家打理;第三种模式是,研究院不持股或者持股低于10%,其余交给孵化企业,我们提供技术、人才支持,企业提供市场资源。”梁英说,目前,研究院已经孵化引进25家企业,其中有5家已经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灵活的运营模式,不仅让科研成果活起来,也让研究院收获丰厚收益,梁英介绍,2019年研究院产值突破1100多万元,今年的产值目前已经突破 2000多万元。
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瑕介绍,“十三五”以来,南京积极发展以人才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职业经理人管理为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新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等各方面积极性,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团队平均持股比例为56%,最高达90%。同时,各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自身链接和研发实体优势,坚持技术转化与企业培育并举,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6000家,创造的专利总数达6865个。
重视源头创新,将联和20家单位研发6G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由人与人的通信逐渐发展为人机物万物智能互联,催生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众多全新的应用场景,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然而,我国在网络通信领域也面临着网络操作系统技术落后、核心芯片存在明显短板、网络安全存在心腹大患等重大风险。
成立于2018年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近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索学科前沿基础理论,发展颠覆性技术并实现原始创新。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齐望东介绍,今年,实验室联合华为等单位开展了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试验,构建了覆盖北京、南京、上海、郑州、武汉、合肥等13个核心节点的大规模测试环境,首次实现了跨2000公里以上传输距离、小于100微秒的时延抖动控制。该成果目前处于国际领跑水平。
“在6G先期研究方面,实验室的尤肖虎教授提出并定义了6G面向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和强安全的新范式,依托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和毫米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一支300~400人的研发团队。”齐望东介绍,目前,实验室将2芯1网1星作为重点攻关任务,2芯指的是毫米波芯片和基带智能芯片,1网指的是网络智能技术,1星指的是星地融合通信系统。
“未来的6G移动通信 ,除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还有卫星网络,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信号的全球覆盖,建立天地融合的通信系统是大势所趋。”齐望东说,目前,国家“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6G总体技术项目已定向委托给紫金山实验室;实验室将联合中移动、华为等20家优势单位开展研究,明确6G技术的应用需求和场景、筛选用于6G的关键技术、构建6G关键技术验证和测试平台。
“近年来,南京建设重大平台,加强源头创新。”南京市委创新办专职副主任陈为生介绍,坚持把筹建综合性科学中心作为核心基础和战略举措,按照“一核三城一圈”的布局,推动麒麟科技城、紫金山科技城等的建设,布局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平台。 目前,已成功取得5G毫米波相控阵芯片、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微界面强化反应、化工废水“零排放”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和技术突破。
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人才集聚赋活力
走进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的质检大楼,工作人员拿着试管在各种检测仪器前分析、记录结果。第一支国产抗消化道溃疡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以下简称“PPI”)注射剂产品——奥西康就出自这里,该药打破了国际药企对国内医药市场的长期垄断。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6个PPI注射剂产品,奥赛康覆盖5个,均为国内首家或首批上市,其中2个填补国内空白,3个替代进口,占据该细分领域市场总份额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是国内PPI注射剂产品的龙头企业。
“‘十四五’期间, 我们将进一步进行‘化药生物药并重,以创新药为主,高端首仿为辅’的结构性调整。目前奥赛康有10个创新药处于申报临床或临床研究阶段,有6个首仿药处于申报生产审批阶段。”奥赛康企业发展部总监陈卫东介绍,目前公司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ASK120067,是靶向作用于T790M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已进入临床Ⅲ期。
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雁宁表示,近年来,南京持续发力,培育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产业覆盖面从互联网为主到“4+4+1”主导产业全覆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行业知名企业增长较快,尤其是IT、电子光电、生物医药、汽车、节能环保等五大行业占比达84%。
南京雨花台区软件谷云密城,有8家从事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研发的软件企业。软件谷采用“联合竞买土地,统一委托建设,集中物业托管,共享渠道资源的模式,帮助企业解除了租房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烦恼,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雨花台区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8个,独角兽瞪羚企业54家,高新技术企业549家。
建设创新名城,人才是关键。目前,软件谷集聚了近3000家软件企业在我区创业就业,软件研发人员达到29.4万人,位居全省第一。
“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第一资源,我们先后出台人才特区、个税奖励、购房安居、非共识性人才‘举荐制’等举措。目前,我市已集聚148名科技顶尖专家,先后培育创新型企业家344名,引进3715位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来宁创办科技企业;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的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吴瑕说。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