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主导产业扩量升级 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2021-03-29 10:02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点击: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积极推动主导产业扩量升级、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代表的5个制造业和金融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20年全市“4+4”现代产业体系总规模达到6213.7亿元,八大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29.3亿元,占全市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四成以上,成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促投资的有力支撑。
     
      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保持健康发展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全年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19.5亿元,同比增长9.3%,提前一年实现千亿发展目标。一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稳定充足。粮食产量获得“十七连丰”,再登300亿斤以上台阶,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8万吨、24.0万吨、37.4万吨,蔬菜和食用菌产量达到116.7万吨,同比增长17%。二是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提升。五常稻米、双城乳品、巴彦肉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区集聚发展,延寿县加信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试点;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8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4.5%,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中粮米业、顶益食品等龙头企业高速增长,全年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九三食品大豆油获得全国首批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43户企业的77个品种被评为2020年“黑龙江好粮油”产品。三是产业项目后劲十足。四川鸿展30万吨燃料乙醇、双城飞鹤乳品智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以及广东华兴玻璃等产业配套项目加快建设,41个市重点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21.8亿元,开复工数量居八大产业之首。四是区域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天问山黄精”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量稳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五常大米”纳入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其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北大荒”“九三”“完达山”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其中“北大荒”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
     
      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回升
     
      全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773亿元,同比增长11.6%。一是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航空工业哈飞、航发东安等龙头企业生产任务大幅增加,全年产值同比增长39.4%和20.6%;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项目建设完成,哈工大大科学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达62.1%。二是汽车产业逐步恢复。东安汽车动力产值同比增长65.6%,产销量创近十年单月新高,国六排放发动机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2.5%;一汽哈轻全年完成整车代工生产任务近2000台。三是能源装备企业生产稳定。哈电电机厂排产规模大幅提升,产值同比增长37.2%,带动哈电集团三大主机厂产值同比增长16.8%,中船重工703研究所同比增长18.6%。四是机器人龙头企业加快全国布局,积极与上海、杭州、深圳、惠州等地开展项目合作,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博实自动化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3亿元和18亿元左右;哈尔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规划展示中心即将正式对外开放。五是项目开复工较好。海航创通军民两用高精度变速箱生产基地、鑫华航空零部件加工装试配套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35个市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六是技术产品频获表彰。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系统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岛田大鹏机器人去毛刺设备等24个产品荣膺省重点领域首台(套)创新产品。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向好
     
      全年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2.9%。一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紧抓我市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契机,全力落实“一核、两区、七基地”的集群建设方案,全年利民生物医药园区实现产值72.4亿元,同比增长1%。二是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全市中药材在田面积30.1万亩,同比增长33%,千亩以上种植基地发展到20个,刺五加等5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超万亩;利民医药园区的康隆药业、济仁药业等6户中医药企业产值合计同比增长超过20%。三是特色医药领域高速发展。主营面膜的敷特佳经贸和敷尔佳科技公司成为利民医药园区税收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主营特医食品的拜仑斯特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首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批复。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超百亿元的融创北药健康城、珍宝岛项目落户哈尔滨新区,16个市重点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盛嘉医疗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竣工达产。五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三联药业、维科生物两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我省创新平台奖励资金;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动物流感病毒跨种感染人及传播能力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步回升
     
      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全年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4.6个百分点,实现收入1362.6亿元。重点项目建设顺利,21个市重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投资完成额居八大产业之首,投资超百亿的保利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落户哈尔滨新区。一是巩固冰雪旅游优势。组织编制冰雪产业和亚布力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改造中央大街、亚布力、太阳岛、冰雪嘉年华等王牌冰雪景区,如期举办第37届冰雪节活动,启动可实现冰雪大世界全年运营的太阳岛西区四季冰雪项目,完成冰雪大世界与哈尔滨融创文旅产业公司混改工作,冰雪季实现“开门红”,12月我市接待游客8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5.7%。二是打造避暑旅游品牌。设计推出森林康养、湿地休闲、乡居生活、科普研学、体育健身、红色旅游、都市风情、文化民俗、美食购物等11个方面数十条旅游线路;创新“啤酒节”主分会场运作模式,举办“啤酒狂欢季”系列活动;哈尔滨卷烟厂旧址、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4家企业获评国家工业遗产。三是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广州、中山、深圳、成都、西安、杭州等地开展2020-2021冰雪季推介活动;举办“滨滨有礼”旅游推介暨直播带货活动,打造“滨滨有礼”旅游商品品牌;举办2020文化传承特色产品、商品、纪念品展等活动,促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销售。
     
      “4+4”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框架—产业方向
     
      4大主导产业
     
      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
     
      4大优势产业
     
      信息产业
     
      新材料产业
     
      金融产业
     
      现代物流产业
     
      四大优势产业激发全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信息产业项目驱动态势明显
     
      全年信息产业实现总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6.4%。一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出台《哈尔滨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云谷”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建设,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二期)等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国裕数据中俄大数据总部基地等项目完工运行,可容纳200户企业的平房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投用。二是软件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发挥政府工程示范引领作用,智慧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安防云(政府购买服务部分)和健康医疗云、环保云等主体功能正式上线运行;工大软件等116户重点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三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稳步发展。以新中新公司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制造规上企业户数达到29户,产品涵盖元件与传感器、电能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数字化装备制造等行业,主要产品已近300种。四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印发《哈尔滨市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哈尔滨市加快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初步筛选了100个“新基建”重点项目,2020年全市共建设5G基站及配套设施7030个,完成投资19.2亿元。五是重点项目支撑有力。哈尔滨·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科友第三代半导体等大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12个市重点信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中国长城自主创新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项目实现电脑下线,中科曙光超算中心投入使用,中国移动本地网汇聚和接入层OTN网络改造和扩容工程加快建设。
     
      新材料产业增长潜力十足
     
      2020年初受疫情停工停产影响,作为产业链条上游的新材料产业遭受较大冲击,随着社会生产的逐步恢复,新材料产业恢复较快,全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7.5%。一是石墨产业迅速壮大。依托万鑫石墨谷产业园,石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碳纳米管粉体扩产、石墨烯防腐、石墨烯防火等项目有序推进,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近5亿元。总投资70亿元的黑龙江石墨烯科创城、黑龙江省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落户呼兰区。二是钢铁产业大踏步发展。以建龙阿城钢铁为核心,阿城钢铁产业园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龙阿钢50万吨新材料项目和100万吨钢管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目标,古铁市场钢铁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哈尔滨钢铁产业园列入国家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三是高端金属企业迅速回暖。随着下游厂商生产的逐步恢复,东北轻合金、航天海鹰钛合金产值同比增长6.4%和14.9%。四是高端复合材料蓄势待发,年产值超16亿元的鑫达集团10万吨工程塑料升级改造项目正式投产,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国家新材料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启动建设。五是项目建设充满活力。总投资150亿元的正威哈尔滨新一代材料技术产业园项目落户哈尔滨新区并开工建设,7个市重点新材料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1亿元。六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鑫达集团、东北轻合金等新材料企业获评“2020年度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威尔焊接、玻璃钢研究院、科能熔敷三家企业入选我省首批“隐形冠军”企业。
     
      金融产业保持稳定发展
     
      我市金融产业以银行和保险业为主,两者营业收入占金融产业九成以上,全年金融产业总体保持稳定,实现总收入858.1亿元,同比增长2.6%。一是银行业稳健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3749.4亿元,同比增长12.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553.3亿元,同比增长4.2%。对俄金融体系日渐完善,人民银行哈中心支行成立新区对俄人民币结算中心,哈尔滨银行继续优化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平台,开辟了我省首条对俄现钞跨境调运航空渠道。二是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8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7.5亿元,占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的53.3%;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8.2亿元,同比增长13.2%,是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三是资本市场活力增强。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黑龙江基地落户我市,广联航空成功登陆创业板,我市上市企业总数增至30家;森鹰窗业、丰润生物、新中新等企业分别报有关部门备案辅导。四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深哈金融科技城、哈尔滨新区金融中心等3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0.6亿元。投资超200亿元的华夏幸福深哈金融科技城落户哈尔滨新区。
     
      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升级
     
      全年现代物流产业实现收入894.7亿元,同比下降3.9%。货运量降幅持续收窄,全年完成货运量9138.7万吨,同比下降3.4%,其中铁路货运量1491.4万吨,增长53.9%。一是区域物流辐射能力逐步提升。组织申报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获批,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哈尔滨平房机场通过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现场审核并正式投入运营,哈尔滨至伊春航线首次通航;哈尔滨至伊春高铁启动建设,我市与黑龙江北部地区的物流将进一步畅通。二是跨境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对俄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第一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俄货运包机累计发运801班次、货运量16749吨,货值16亿美元;铁路通道建设稳步推进,公路通道建设有序拓展,哈俄班列累计发运512列、3.82万标箱,货值4.6亿美元,发运班次和发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53%、157%;对俄公路累计发运6191车次、7.46万吨,货值5.77亿美元。三是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稳步推进。中通、韵达电商物流基地等10个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7.9亿元。继续开展10家骨干企业作为共享共用的配送中心以及1000个城乡配送示范网点标准化建设,由城市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县域配送节点组成的三级协同配送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3.2亿件,同比增长30.2%,业务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11.9%。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