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广西创新开展“百千万”工程 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2021-08-10 11:1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点击:
    8月6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广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公安厅、退役军人事务厅、
      8月6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广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公安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退役军人入乡返乡就业创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广西围绕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入乡返乡就业创业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
     
      《通知》提出,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退役军人入乡返乡,实现稳定就业,投身创业创新实践,实现自身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具有重要意义。将围绕能力素质提升、重点项目培育,创办企业、开设家庭农场、培养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等,创新开展“百千万”工程,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带头人,为兴边固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通知》明确,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规划引领、组织发动、政策支持、要素投入、强化服务方面的作用,促进退役军人入乡返乡就业创业深入开展。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激活社会资源要素,各尽其能,各展所长,营造支持鼓励退役军人入乡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入社会资本,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发展特色突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产业,吸纳更多退役军人到乡村就业。鼓励退役军人投身农村传统产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投身乡村创业创新实践,在联农带农、富民兴乡中实现自身价值。
     
      据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百千万”工程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拓宽入乡返乡就业渠道。用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吸引广大退役军人在乡村建功立业。到2025年,实现退役军人在乡村稳定就业、高质量创业150000人以上。二是支持入乡返乡创业创新。支持退役军人发展传统特色农业,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农村电商、乡村新型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到2025年,退役军人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达20000家以上,农业特色企业1000家以上,家庭农场及合作社10000家以上。三是加强重点产业培育。围绕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重点培育。到2025年,培育退役军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农林业实用人才带头人、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农村新兴产业带头人10000人以上;直接或间接在农林主产区、现代特色农业聚集区、东融产业承接区、边境自贸区就业创业的退役军人达100000人以上。四是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保障。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西相继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优秀退役军人参加村(社区)“两委”选举,1.02万名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先后开展了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52场次,提供了近21万个就业岗位,建设或认定42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实训基地。创新财政金融联动产品“桂惠贷—拥军贷”,积极为退役军人在乡村创业提供金融扶持达6334万元。“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用5年时间,达到退役军人入乡返乡就业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基层就业创业队伍不断壮大,创业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创业创新层次不断提高,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兴边固防、基层治理中成为骨干力量。”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