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年举办的全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大赛,已经成为新农人梦圆乡村振兴的新舞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不断支持鼓励返乡人员创业就业,近5年来,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30.3万人,转移就业率90.3%,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4.21万人。乡村振兴,关键靠观念新、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以及人才牵引的高质量项目。本期遴选8个双创典型,仅是广大返乡入乡在乡人员创新创业的缩影。可以预期的是,以大赛为平台,更多的农业创意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和创新人才必将竞相登台,快速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
“世界工厂”带动海门农场
假如你在星巴克、必胜客等餐饮连锁店点一份三明治,假如你再仔细看一下包装袋上百卡弗食品公司的工厂地址,“海门常乐镇”便很可能跃入眼帘。作为世界鲜食跨国龙头企业,百卡弗亚洲最大生产基地便设立于此。22日,走进清末状元张謇的衣胞之地,江苏百卡弗研发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早在10年前,百卡弗集团便悄然入驻常乐,独资展开了“工厂factory+农场farm”的中国创新之旅。如果不是因为全封闭生产、成为疫情期间24小时保证沪苏供应的“中流砥柱”,一向低调的百卡弗海门基地,可能至今仍不为人知晓。
“承担辐射华东地区重任,海门基地正加速研发罗马生菜等种子抗氧化及成品冷冻技术,力争将保质期从5天延至8天。”基地技术负责人陆庆丰介绍。百卡弗利用占据英国八成以上蔬菜市场的地利,向国外种子公司申请中国基地使用权,在北京、广州、武汉等7个城市设立工厂,以从工厂到农场,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丰富中国百姓的“洋菜碗”。
“1亩水培韭菜,一年收10茬,相当于10亩菜地产量。”走进海门常乐镇振复村的百卡弗水培蔬菜生产基地,顶绿韭菜生长速度之快、叶片直立性抗逆性之好,让沪上餐饮采购专家们啧啧称赞。百卡弗各类菜种以合计19000平方米智能温室的规模,实施营养液膜技术,成为肯德基等品牌的蔬菜供应商,也带动了海门当地蔬果业发展。
“目前沪上一颗球生菜卖4元,这里1亩地产5000颗,你算算多少钱?”南通蔬菜产业联盟理事长、强盛公司总经理陆小强说,“全面推广水培等现代农技,造就农民增收聚宝盆,就业新高地。目前仅在百卡弗工厂本部打工者,就达550人。”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处长吴九林认为,“百卡弗水培蔬菜生产基地土地集约经营,设施投资相对较少,易于自动化管理、标准化操作,可以很好地控制病虫害,控药减肥效果明显,蔬菜生长周期短、上市早,具有对接上海大市场的示范和导向意义。”
海门农场支撑“世界工厂”。按照百卡弗技术规范,海门基地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收集,天然安全,配合国外进口肥料,作为营养液;自动施肥机、过滤系统、消毒系统,确保营养液的安全可靠;所有塑料管件都符合给水管件要求。常乐等地农场罗马生菜、西班牙生菜、罗莎红、罗莎绿等沙拉菜原料,以平均每批25至40天、每年9批、约400吨的速度和规模,涌入京沪。
如东祥胜合作社力推秸秆能源化
8000余亩秸秆变废为宝
每天300吨秸秆进来,280吨秸秆纤维出去。22日,走进位于如东县双甸镇角林线红星河西侧的祥胜合作社,一片秸秆粉碎、加工造粒、打捆、收购的热闹景象。这个江苏省和南通市两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南通地区最早生产秸秆压块、秸秆制粒的专业化合作社,不仅完成了秸秆纤维、秸秆粉生产加工项目,还通过生产线更新升级,年消化本镇及周边乡镇8000余亩稻麦秸秆,生产加工销售秸秆制品14000吨,其中秸秆纤维、秸秆粉8000余吨,解决了农民秸秆无处去的问题。
合作社负责人朱君骏介绍,他们生产的秸秆纤维、秸秆粉具有价格优势、体积小、环保等特点,可用于纤维板材加工,边坡绿化、土壤改良等领域。秸秆纤维、秸秆粉的加工,既利用了秸秆废弃物增加了农民收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今年我们承包了8个村的打捆离田作业,农民将秸秆出售给我们,每亩可增收70~80元,合作社每天的秸秆消耗量在100吨左右,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今年,合作社承接了双甸镇稻田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开展顺利,已进入扫尾阶段,明年全面示范推广。
逸涛菌业富裕一方百姓
立体栽培亩均收入超4万
平菇、金针菇、秀珍菇、姬菇、香菇、榆钱菇……走进如东县马塘镇潮南村,逸涛菌业各色菌菇令人眼花缭乱。
逸涛菌业负责人李阳阳介绍,为了向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现主要开发经营食用菌鲜菇和原种。公司采用液体菌种,代替原先的固体菌种,并在生产过程中巧妙利用弱光交替诱发菇蕾形成,既缩短生长周期,也降低病虫害。“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效、智能、节能、立体化栽培模式,利用节能灭菌炉,智能工厂化的金针菇生产车间,立体化的平菇、秀珍菇、香菇栽培模式等,高效进行食用菌种的栽培,成功转化多项科技成果。”李阳阳说。
公司给农户提供菌棒及种植技术,并签订销售合同。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分装菌菇干组合,这些都是由各个农户家庭养殖成熟后,自己利用设备烘干的,最后由公司将这些半成品收集起来形成产品。对于农户来说,每亩地年收入超4万元。
李阳阳说,今年预计产量超1000吨,种植面积增加到80亩左右,鲜菇销售额达600万元。公司已经注册“裕森菇”商标,开始做产品包装,在更大的平台积极销售,争取做如东农产品直播的领头羊。
“寻味海安”加密布局南通
生鲜驿站竞入社区
“生鲜驿站很便捷,拿出手机扫一下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拿到在小程序下单的农产品啦。”23日,“寻味海安”的老顾客、在南通报业大厦上班的张女士,从楼下生鲜驿站拿到了22日下单的李堡豆腐等。农芯科技公司负责人徐逵逵介绍:“南通5个、海安13个社区布点全面完成,今年销售突破1000万元,是去年2倍多。”
肇始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农产品积压的“临时快速路”,如今已经变身“畅达高速路”。103家农场携130多种特色农产品入驻,被海安市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邮政农路满车下行,空车上行,给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带来契机。据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周卫介绍,该局加强与中国邮政等企业深度合作,开辟邮政专线半天直达社区。“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老坝港、角斜、李堡、西场专线,每周二上午8点从老坝港出发,沿途揽收各农场的农产品包裹,上午11:30前配送到城区的生鲜驿站。”
农产品“保质”出村,“新鲜”进城,去年6月,海安建立电商领头人合作机制,即在每个区镇培养一个电商领头人,网罗本区镇的优质农产品配送到海安城区和南通等周边城区,确保生鲜农产品在当日送达,既节约了配送成本,又提高了配送效率。“我现在每周一、三、六配送农产品到海安城区,周五送南通市区,每周能送货1000单左右,帮其他农场送货我也能够得到约10%的配送补贴,此外还能得到农业农村局专项资金的额度奖励。”白甸镇蘑菇农场主包元红说。
一些从没接触过电商的农场主,也实现了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化。“以前只知道埋头苦干,销售额上不去不说,人还累得半死。”白甸镇春奎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春奎说,“自从入驻平台后,销售渠道拓宽了,效益也变得更好了。”但这还远远不够。目前,平台开发商家端小程序“智慧农场管家”,与物联网设备对接,农场主实行智能化管理;与“云闪付”对接,顾客直视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可追溯,尽享“透明农场”之利。以海安为发端,如皋、如东等南通市域布点全面展开,预计明年将达50至100个。
爱佳福如土壤修复公司:
先健康土壤后健康农品
10月27日,来自崇川学校五年级的800余名学生,在爱佳福如土壤修复有限公司专业人士及志愿者的引导下,走进通州万顷良田海安基地,了解土壤改良、减量增效、生态恢复等方法(下图记者黄哲摄),对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后产出优良水稻的“前世今生”,有了充分认知。
“带领农户,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吃、更营养、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必须从让土壤健康开始。”公司董事长胡荣娟说。而这一理念的创新,又必须从娃娃开始。让孩子们在观摩现代农耕技术、进行拾稻穗比赛中,更为深刻地认识呵护土地母亲的责任,度过难忘而有意义的秋日时光,土壤修复工作者责无旁贷。
“修合无人见,存心天人知,世事终无常,德物终相配。”22日,走进公司办公室,南通唐闸人、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题字赫然在目。“修合是药店里配药,虽然没有人看见,但配药者的仁爱仁心,天人皆知。唯有厚德载物,方能应对无常。”胡荣娟解释。
与其说修复土壤,毋宁说更新观念。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基础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瓦丁涅尔担任总经理,爱佳福如公司的国际化人才背景令人称道,相继入选通州区“510英才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及江苏省“双创计划”,并于2019年入选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2019年和2020年连续成功申报通州区民生科技项目。
公司从价值理念、生态保护、标准化、技术创新、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等方面,服务关注于整个农业生态链与产业链。与俄罗斯科学院,德国、南非、美国等国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长期合作。目前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14项(含2项PCT),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司的技术核心——植物免疫技术+肥料增效技术+微生物富硅技术,获得全面效果验证和推广。
苏洪鲜食:
加盟沉社区搭台求共富
从担心加盟把“苏洪鲜食”品牌做烂掉,到开放加盟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这一经营思路的转变,源自苏洪鲜食掌门人曾嬿的政治自觉: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诸多殊荣,她把同奔共富路作为经营导向。
“从300平方米调整为100平方米,社区下沉式布点,不仅方便居民,也降低了加盟商的门槛。8月开放加盟以来,门店新增5个。”23日,在苏洪集团配送仓储中心扩建现场,曾嬿说。统一配送,果品自动扫描分拣、包装、封箱,8个工位1天完成2000份订单;在京东,年销售1250亿千克果品。
在水果批发领域,曾建平已把绿海果业做到全国前五,但却没有自己的品牌。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苏洪鲜食”社区生鲜直营店,曾嬿把父亲的梦想变成现实,更为更多的农妇开辟致富之路。
2011年,曾嬿夫妻在海门开了第一家“苏洪鲜食”门店,后成立江苏苏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为大润发、苏果等75家大型超市配送水果,扶持500名微商成功创业,吸纳了971名“4050”人员就业。
市场扩大了,配送也得跟上。2014年,公司在海门区三和村建成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物流中心。村里现在留下的,多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她们大多没有收入来源。“现代化配送物流中心建成后,她们一方面能够获得土地流转金,另一方面可以去配送中心上班,以前一亩地年收益只有两三千元,现在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曾嬿说。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农民孵化创业平台。“前期老板投入,拿保底分红,我拿利润大头。”在三厂园区种植阳光玫瑰的大户陈霄介绍,“今年亩产4000千克,15元每千克,亩利润6万元,净得5万元。”即便是做家纺失败,刚刚转行种植葡萄的王某,今年亩净得也达1.5万元。
——记御润家庭农场主王竹青
在泥土地里拔节生长
放弃城市房地产公司职位,“80后”青年王竹青回乡创业8年,农旅结合,不仅培育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还带动周边的乡邻共同致富,被称为“最美三农人”。
初冬时节,通州区金沙街道御润家庭农场里,王竹青并未“猫冬”,而是忙着修整田块,开挖灌溉渠,以待来年。1982年出生的王竹青是土生土长的金沙小伙,2013年,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他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回乡前,我先后去了山东寿光、陕西杨凌、上海、苏州等地学习考察,也拜访了当地一些优秀农民企业家和种养殖能人,最终选择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
起初,王竹青因为不懂种植规律,交了不少“学费”,他四处拜师学艺,上网看书查资料,潜心做差异化农业,第二年就小有收获。“把农场由单纯的种植经济作物转变为‘农事体验型’和‘采摘观光型’,以‘安全、绿色、营养’为目标,打造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家庭农场。”2017年,王竹青又流转60亩地,搞起了田园综合体,并开挖了一片水塘,建成集种养、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目前,家庭农场已拥有葡萄种植区、桑葚园、樱桃园等种植基地;建有休闲文化区和观光区;建有钓龙虾体验区、垂钓区、烧烤等休闲体验区;林下养殖鸡鸭、大鹅等。
农场创办之初,王竹青就在街道指导下注册了商标。如今,“御润”葡萄是金沙街道御润家庭农场的品牌产品。2020年,王竹青种植的妮娜女皇、阳光玫瑰、浪漫红颜葡萄在江苏省第二届优质葡萄评比中获得了一个特等奖和两个金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追求品牌,要把农产品做好,打造品牌是条捷径。”王竹青又注册了“怡可润”“萄先生”“葡小姐”等衍生产品系列商标,随后相应推出五谷杂粮、葡萄酒、果蔬脆等产品。“去年底我们申报了南通市农业发展重点项目,是通州区唯一以‘御润’为主品牌、‘怡可润’‘萄先生’为子品牌系列品牌的项目。”
2016年10月,王竹青发起成立通州首家农业类协会“鑫农盟协会”,目前有同类会员20多个,大家抱团推广通州农副产品。
——“90后”新农人的创业路
婚庆喜铺全链条
位于台湾新北市西南海岸的淡水,曾是台湾第一大港,因与上海贸易频繁,故旧称“沪尾”。谁能料到,“沪尾饼铺”,这个有着百年历史传承的台湾烘焙品牌,居然在前年被两个海安“90后”新农人受让,从昆山迁徙海安,并以强筋小麦产业化开发应用,入选南通创业创新大赛。
葛亮,身兼熙爱食品、婚礼、宫嫁喜礼三个公司董事长;金兴海,则是熙爱食品市场总监、宫嫁喜礼总经理。这两个“90后”,分别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走出了从婚庆司仪到喜铺销售,再到收购上游企业的精彩创业路。“我在大学里就勤工俭学,主持婚庆,毕业回海安后,索性开了婚庆公司。”葛亮说,“从婚庆延伸到喜糖、从销售延伸到并购,我们始终在拼搏。如今变身新农人,继续延伸强筋小麦开发,是因为沪尾饼铺对原料品质的至高追求。”
金兴海在上岛咖啡、和府捞面等企业已经干到店长职位,但自己创业的冲动始终未变。邂逅葛亮开喜铺后,两人敏锐发现,手工喜饼、牛轧糖有海量需求,全国喜铺有3万多家,江苏、浙江数百家商家有合作需求。收购上游,在无锡、南京、镇江、泰州等地设品牌专营门店、打通婚庆产业链,势在必行。
迁址海安后,沪尾饼铺线上线下迅速扩张,年销售连续翻番。瞄准糕点小型化、去糖化趋势,坚持传统古法,融入健康概念,台湾凤梨酥、贵妃酥新品不断创新研发。同时,无添加、纯手工素食产品,符合寺庙居士以及素食爱好者需求,寺庙店铺市场也随之洞开。采用台湾工艺,设备无法替代,人工手作至关重要性,海安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得以体现。“公司上班早8点晚五点半的作息时间,每周末休息一天,解决了30-45岁年龄段女性带孩子、陪读的社会性问题,工作和家庭两不误。”葛亮说。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主业,守本分。两个“90后”表示,从习惯性“铺摊子”转向提质增效“上台阶”,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既无添加,又延长保质期;既“集”聚人才,又设立区域分销,拓展寺庙素食店铺及婚宴市场,创业,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徐榕伯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