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壮乡土地上创业创新的“新地标”
    2021-12-23 09:32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点击:
    壮乡首府,绿城之中、邕江之畔,一个创业创新的“新地标”拔地而起,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

      壮乡首府,绿城之中、邕江之畔,一个创业创新的“新地标”拔地而起,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

      这一“新地标”,名为广西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原广西·中关村创业创新人才基地),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起建设,是广西唯一以“国字号”专家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双创”基地。在这里,不仅有被誉为“国家创新驱动先行者”的中关村输送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的能量和底蕴,更有以蓬勃发展之势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广西给予广大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追逐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自2016年7月22日运营以来,该基地按照“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建立一支科研团队、研发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政府搭台,团队导演,人才唱戏,社会共享”的模式,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围绕广西重点发展产业,依托广西现有高层次人才载体,引进中关村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资源,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构建“引进+帮扶+协同”的特色新型人才服务体系,矢志打造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双创、产业合作以及科研交流等五大平台为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基地。
     
      扬创业之长、增创新之力。砥砺五余载,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该基地大胆开展改革探索实践,推进“双创”资源有效集聚,不断释放高层次人才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
     
      如今,该基地发展日新月异、成果突飞猛进,成长速度正在不断刷新人们心中的印象,同时也在推动各项工作站上新起点、迈出新步伐、赢得新地位,成为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
     
      1 聚焦产业创新——开拓广西“双创”领域的新高度
     
      步入位于广西人才大厦的广西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其创业创新人才成果展示中心总能给人带来许多惊喜的新发现。
     
      可辅助人类完成迎宾接待、商务促销、老年护理、教学助理等工作的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能自主巡检收集电网、林业、地形等数据的无人机激光雷达设备;专供一线军警特勤人员及安保防卫人员使用的高分子纳米复合防暴装备……作为了解基地发展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心不仅汇聚了基地自正式运营以来高层次人才所带来的最新高科技成果项目,同时也对基地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发展亮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呈现给每一位来访者。
     
      在基地核心区域的所见所闻,无不让人感叹“大有乾坤”。而在基地以外的地方,同样也有着无数的蓬勃生机和精彩。据统计,基地自运营至今,累计引进245名高层次人才,共计促进125个人才项目落地,组建科研团队250人,直接或间接创造带动产业上下游各类型就业岗位近1万个。
     
      眼下,一场场以高层次人才项目为主角、以创业创新为主线的发展大戏,正在八桂大地上接二连三地生动演绎着。
     
      不禁发问——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清晰的使命与目标的基地,是如何一步步开拓广西“双创”领域的新高度?
     
      问题的答案,并不难以寻找,它其实就在基地敢于求新的实践当中——这一个“新”字,“新”在新兴产业,也“新”在同向而行、同频共振。5年来,基地努力与时代同频共振、持续奔跑,始终坚持以广西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主导,以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标准,持续不断地往深处想、往大处谋、往精处做,加强高精尖缺紧需人才引进与培育。
     
      据统计,基地自成立以来,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其项目涵盖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多个广西战略新兴产业。
     
      敢于求新,有时光为证,有岁月为名。5年多以来,基地始终与广西重点产业同频共振,见证了这片热土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热切渴望和引育用留,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的广西贡献了一系列新动能。
     
      那么,创业创新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及其项目,究竟能迸发多大的能量?下面的这一组数据,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基地累计推动20个人才项目在广西形成较大的产业效益,其中10个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填补区内技术空白,累计成果合作经济效益近3亿元,带动产业价值(直接和间接)近20亿元。
     
      例如,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专家黄晓庆与广西大数据发展局、数字广西集团合作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云端智能创新产业研究院”,此举旨在打造千亿级产业布局,实现广西传统产业向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专家杨亚涛,在柳州市柳东新区设立激光加工的创新中心,其“激光精密加工自动化设备”项目已与东风柳汽开展合作,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预计5年实现产值10亿,全面带动柳州向高端制造升级。
     
      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专家黄永在全区柑橘、百香果、圣女果、丝瓜、再生稻、茶等产业广泛推广使用太抗生物农药,在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帮助农户增产增收,从源头解决困扰我区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问题。
     
      2 推动机制创新——挖掘人才引进及服务的新模式
     
      2021年8月,作为广西唯一以“国字号”专家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双创”基地,成功获评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首批”“示范”两个词,不仅是对基地过往成绩与成效的认可,更是对基地提出了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追求。
     
      纵观过去的5年,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勇于求变的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而这种勇于求变的主动而为,更是具体体现在创新人才引进及服务的新模式当中。
     
      作为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广受关注。然而,因为种种问题的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总会充满各种不可预期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破解项目转化的“烦恼”,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围绕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基地创新性地建立了“科技经纪人”机制,聚焦全球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等带技术、带项目的高端创新人才。
     
      “在项目对接中,我们会根据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分类,组织科技经纪人逐一进行牵线搭桥,进而通过‘管家式’服务开展精准对接落实。”基地运营机构北京智汇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般阐释了科技经纪人这一角色的“功能”——组建既了解科技成果、又了解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十分必要,在科技经纪人的精准推介和精准服务下,能有效破解人才政策供需信息不对称、人才项目难落地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同时,除了开展精准对接,“科技经纪人”还会一对一为入驻专家提供辅导培训、商业咨询、市场对接、试点合作、品牌宣传等一系列市场化服务,推动专家项目的快速成长与广西产业的融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质提效。
     
      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基地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刘世平很看好广西的发展,认为“广西具有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
     
      时过5年,刘世平越发觉得当初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在科技经纪人的对接服务下,其大数据平台项目已与区内多家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开展合作。其中,与广西智汇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广西人社大数据”项目,打通广西人才市场各个板块的数据,通过“人岗匹配算法模型”有效提升人才匹配效率,覆盖人数近300万人次;与广西汽车集团、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宁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签订XBRL报送咨询服务合同,以专业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稳定的优质服务。
     
      诚然,“科技经纪人”的出现,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重大意义——它超越了以往单纯依靠“政策”手段的路径和方式,让基地更具有延续性和自生力的服务力量,底气更足,也让发展成色和建设能级显著提升。同时,在这一机制下,基地能更广范围地吸引和聚集创业创新要素,让各类高层次人才及项目进得来、留得下、活得好。
     
      眼下,基地经过多年的挖掘与积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目前已建立覆盖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万人的、包括国际级与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库,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新材料、能源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众多科技行业领袖、企业家、科学家。同时,还与海内外500多所高校建立有人才项目合作,与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欧美同学会等涉外协会组织建立有紧密合作关系,与北京中关村海创园等大量的海外人才科技园区建立有人才服务合作,科技人才资源渠道覆盖全球。
     
      如今,勇于求变的基地,已形成从“公司注册、团队组建、财税服务、品牌传播”等基础服务到“投融资、资源对接、市场拓展、成果转化”等项目产业化服务的健全体系。
     
      在创新人才引进及服务新模式中,基地还有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比如,基地连续6年承办由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主办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以下简称“海创展”)。
     
      海创展聚焦广西重点发展产业,以展揽才、精准引才,服务产业发展。在基地的辛勤耕耘下,该活动已成为我区人才引进、人才服务、科技成果合作、产业赋能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海创展累计邀请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839名高端人才携“高精尖”项目参展,促成57个科技项目落地广西(国家重大人才项目40个);建设上线“云上海创展”平台,常态化开展云展览、云路演、云对接等“云引智”活动,截至目前,全球线上参展项目数达122个、申请参展专家人才达87名,线上观展人数超54万人次。
     
      勇于求变的主动而为,也仍将继续。未来,海创展将持续开展政企才精准对接活动,深化成果落地,实现海创展的全年化、常态化的运营,以人才引进推动广西产业创新,以成果转化推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3 升级合作创新——打造开放“双创”合作的新格局
     
      从“电子一条街”成长为“一区十六园”的中关村,已从北京走向全国。同样,在高位嫁接中关村“双创”基因的广西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通过自己的吸收、消化、再创新,也在全区范围内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双创”合作新格局。
     
      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基地把自己的“双创基因”成功复制至桂林、柳州、防城港和玉林,实现了模式输出、制度输出、经验输出;目前,基地的人才及科技产业服务已覆盖南宁、桂林、柳州、贵港、钦州、北海、玉林等主要设区市,已全面服务地方人才引进及创新创业服务的转型升级;与众多海外社团、协会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广西广泛引进人才项目。
     
      其中,通过协助桂林市海创基地、柳州市海创基地、防城港高端人才科技产业赋能创新中心3个成果转化载体,目前已推动30名高层次人才落地桂林、17名高层次人才落地柳州、31名高层次人才与防城港当地政企单位对接,寻求合作。
     
      与此同时,基地也在全面推进高端人才智力资源服务广西产业,为自治区产业智库推荐智库备选人员(国家级专家层级)超过90人,并基于基地已引进专家智力资源,成立“创领智库”。如今,“创领智库”已被确定为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首批重点智库、理事单位和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已集聚形成“10万+海内外专家”资源库。其中,智库首席专家黄晓庆、刘世平获聘为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多篇课题研究报告得到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批示。
     
      此外,基地还依托广西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入驻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户籍、子女读书、配偶就业、学历认证、职称申报、护照及港澳通行证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全面鼓励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桂创新创业。据统计,该平台自2017年启用至今,受理事项1000多件,为上万人次提供广西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服务事项办理等相关咨询。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桂创新创业,激发区内各类群体创新创业热情,服务广西创新创业事业发展,基地自成立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70场次,参与活动人数2万余人。其中,举办高层次人才精准对接活动近百场,参与的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专家超180人次,开展洽谈对接达2300对次;利用专家人才服务网举办“云对接”超过90场,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专家与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远程实时对接;引进国内外知名创业导师58名,开展人才培养及创新创业辅导培训80余场,培育区内双创载体管理人员超过500人次,辐射人群超过8000人次,带动完善区内创新创业环境。
     
      资源集聚、辐射扩散、迸发能量,如今的广西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有了更大的载体、更宽的视野、更大的空间,“新地标”的发展目标自然也有了更多新高度:矢志以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打造成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及全球的双创人才示范基地、全球科技人才赋能广西产业发展的重大平台。
     
      征程再启,辉煌可期。行而不辍,未来已来!
    (责任编辑:徐榕伯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