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发展动能持续提升 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2022-01-04 08:49 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 点击:
    经济首位度实现新突破,服务业迸发活力,成功引进中国铁建区域总部,现代农业建设成效初显,“田园青秀”列入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经济首位度实现新突破,服务业迸发活力,成功引进中国铁建区域总部,现代农业建设成效初显,“田园青秀”列入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2020年,南宁市青秀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统筹和多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近日,青秀区荣获“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城区”称号并受到表彰。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发展后劲十足
     
      青秀区是南宁市核心城区,也是南宁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会展和信息中心,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宜商宜居。
     
      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广西各县区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255.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26.6%;财政总收入完成203.0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7.6亿元,占全市比重达2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4%、64.8%,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突破10万元,达11.37万元,较2015年增长3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638元、17803元……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青秀区的高质量发展,也让该城区的发展动能得到持续提升,创新活力不断释放。2020年,青秀创新中心投入招商运营,新增自治区级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家,新增“瞪羚”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47家,增长5.3倍。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在青秀”氛围更加浓厚,发展势头后劲十足。
     
      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青秀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及时出台惠企利民政策15条,发放保经营稳发展补贴近50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4万家,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经济社会运转从“暂停键”切换至“启动键”“加速键”,迅速恢复“人气”“商气”“烟火气”。2020年,青秀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提前一年实现“两个翻一番”,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3倍、2.2倍。
     
      为进一步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青秀区加速优化区域交通,城市路网逐步完善,物流平台加快建设,伶俐大桥、合众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强首府标志性重大项目迅速开工建设,长塘互通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改造提质190公里,农村通屯道路硬化率、公路列养率、客运通达率均达100%。下一步,青秀区将整合各级资源力量,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全力推进“六个典范城区”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创新为要谋求发展
     
      青秀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实招和创新之举?对此,青秀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曾鹏鑫称,首先,青秀区坚持项目为王,学好用好政策,精准包装项目谋发展,千方百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比如:在伶俐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合众新能源汽车、株洲中车时代乘用车电驱等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加速形成;在五合片区,重点推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集聚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等先导产业,打造面向东盟、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创新示范高地。其次,坚持创新为要,在数字赋能上持续发力,苦练内功,按照“四定”工作法将责任落实到每位干部身上,大兴实干之风,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惠企利民,运用“大数据+网格化+人工智能”抓好社会治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今年在全区率先研发的“智慧防疫”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让疫情防控工作既有“精度”,更有“力度”,还有“温度”。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