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四川省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 鼓励科研单位设立女性科研专项
    2022-03-09 09:07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点击:
    “在国家重点研发科技项目中,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对孕哺期女性科技工作者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

       “在国家重点研发科技项目中,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对孕哺期女性科技工作者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3月7日记者从省妇联获悉,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组织动员女科技工作者为治蜀兴川贡献智慧和力量,日前省妇联联合省科技厅、省人才办、省经信厅等13部门共同印发《四川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实施方案》,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

     
      “女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在“十四五”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省要坚持发挥女科技工作者重要作用,鼓励支持女科技工作者融入和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健全促进女科技工作者人才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搭建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为激励女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举措
     
      16条措施涉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关爱服务等方面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将以“四个计划”“两个机制”16条具体措施来推进。
     
      “四个计划”即实施女科技工作者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创业计划、关爱服务计划、典型选树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中,将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鼓励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申报“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重大人才计划;加强女科技工作者后备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计划中,将加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女科技工作者服务站等巾帼创新工作品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加强对女性科技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女性科技企业家。关爱服务计划中,相关部门将为女科技工作者群体提供关心关爱身心健康服务和精准的家庭服务,帮助解除她们家庭“一老一小”的后顾之忧。典型选树计划中,将逐步扩大青年女科学家奖励规模,鼓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女科学家的科技奖项。
     
      “两个机制”即建立女科技工作者交流合作机制、部门协同推动机制。
     
      16条具体措施包括鼓励科研单位设立女性科研人员科研专项,在科学类学术会议设立女性专场,增加女性大会主席、主持人和主要学术报告人的数量,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置理工科专业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成立四川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方案》提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母婴室、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等方式,为孕哺期女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减压”“松绑”。同时,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高级职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政策,符合条件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可自愿选择年满60周岁或年满55周岁退休。
     
      期待
     
      帮助更多女性科技人才搭建发展平台
     
      “青羊区妇联此前已整合调动各界力量,组织妇女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成都市青羊区妇联相关人士表示,针对《方案》提出的“组织女科学家、巾帼科普志愿者进机关、进基层、进校园,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将进一步与各部门积极协作,多措并举地服务基层妇女。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高联丽认为,从数量上讲,女性科技人才远远低于男性,有必要帮助女性科技人才搭建平台,在多方面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高联丽说,期待“四个计划”“两个机制”16条措施的落地落实。
     
      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省科协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牵头,依托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四川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正在积极筹备中。下一步,省妇联将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作用,摸清家底,分层分类引导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天府科技云进行注册,实现精准服务;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宣传,为女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