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谯城区充分发挥乡村扶贫光伏太阳能板的土地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种植产业,蹚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令人眼前一亮。
光伏太阳能板下长出羊肚菌
眼下正是春耕的好时机,在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机器灌溉或撒施肥料的场景。走进谯城区古井镇杨楼村,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光伏太阳能板下,一个个大棚整齐地排列着,棚内刚刚冒出芽儿的羊肚菌整齐地排列着,茁壮的长势预示着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这片建在古井镇光伏产业园中的羊肚菌种植大棚有1700亩,种植者鲁厚林和妻子看着长势喜人的羊肚菌,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羊肚菌是一种适宜在中低温环境中生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营养价值丰富,有“菌中之王”“素中之荤”的美称。鲁厚林介绍,羊肚菌从菌种下种到逐渐长成形似羊肚的过程,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极为严格,而且投资比较大。在光伏太阳能板下建大棚正好契合了羊肚菌的生长需求。“去年200棚羊肚菌收益500万元左右,今年公司1700亩地羊肚菌估计能收益2000万元左右。”
据测算,2022年,该种植可带动周边种植羊肚菌400余亩,带动地瓜种植3000余亩,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逾1500万元,为当地带来税收300万元以上。预计五年内可带动周边羊肚菌种植4000亩,地瓜种植4万亩,培训羊肚菌种植能手100人,地瓜育苗能手200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逾1.5亿元,为当地带来税收2000万以上。
为防返贫加上“保险锁”
2016年以来,谯城区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524座,总规模108840.6千瓦,占地面积4058亩,于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并网发电,每年发电约1.3亿度,可实现光伏发电收入1.27亿元,每年可为8300多个有半(弱)劳动力公益岗位人员提供工资保障,为5300多个无劳力或低收入家庭提供了3000-5000元的兜底保障。光伏电站为防止脱贫户返贫加上了一把“保险锁”。
全区有259个村建设两座187.2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收益40万元以上,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根据实际情况每村年初制订收益分配计划,可使用5万元以下的资金投入小型公益事业建设,解决了一些资金量少、专项资金不便投入的小微项目资金短缺问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了一臂之力,成了乡村振兴的“助力器”。
谯城区集中式建设光伏电站支架最低处高度2.2米以上,村级光伏电站支架最低处高度在2米以上,两组支架间距4米,为板下土地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施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
2021年以来,谯城区部分乡镇开始着手利用光伏太阳能板下资源发展种植业。目前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2200多亩,主要有羊肚菌、平菇、大球盖菇等。为了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谯城区从政策入手,鼓励食用菌生产企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壮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提高食用菌产量。
当前,谯城区研究制订了《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通过实施菌种振兴、 科技创新、装备提升、主体培育、绿色发展、全链打造、增收富民、品牌创建“八大工程”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方案,谯城区综合考虑各乡镇食用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充分尊重发展食用菌产业意愿,统筹兼顾全区食用菌产业整体布局,确定古井镇作为“十四五”期间谯城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乡镇。示范乡镇将推动本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食用菌产量、产值的快速增长,做大做强本地食用菌产业,力争跻身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进乡镇行列,打造全区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区、样板区;为全区其他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破解难题、打造亮点、集成技术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谯城区将力争使全区食用菌产量、产值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十四五”末分别达到1.5万吨、1.8亿元以上。为此,谯城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导向,以提升产能、做大产值为最终目标,坚持外延式量的扩张与内涵式质的提升并重,加快绿色生产方式和现代经营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食用菌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升级版,努力把食用菌产业建成全区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示范产业,把谯城区建成全省食用菌科技创新高地、重要生产基地,实现食用菌产值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增大、在全省位次排名不断靠前,用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