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上海奉贤新城打造创新之城、数字之城
    2024-06-12 0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点击:
    这位副区长表示,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功能。我们坚持以“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适度超前、不留遗憾,围绕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目标,持续引入市级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城公共服务均衡水平。

      “五个新城”战略有力推动了奉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田哲11日表示,奉贤将持续打响“一城一名园”品牌,强化“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重点聚焦时尚消费品美丽健康产业,培育“东方美谷”生态圈,合理布局产业要素和生活功能,促进产城人相互赋能、一二三产紧密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创新之城、数字之城。

      “媒体看新城”活动11日举行,记者当日走进奉贤新城。田哲透露,我们正在重点打造的数字江海产业园,是奉贤新城的“一号工程”,面积近2平方公里,开发体量230万平方米,实现制造业与研发、商业、居住等功能的有机融合,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同时,充分发挥好区内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这位副区长表示,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功能。我们坚持以“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适度超前、不留遗憾,围绕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目标,持续引入市级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城公共服务均衡水平。

      据田哲介绍,如今奉贤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集聚地之一。“东方美谷·医药”“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东方美谷·美妆”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2023年,全区化妆品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3.2%;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26亿元,位居全市第三。2021-2023年,新城范围内规上工业产值分别为746.2亿元、772.4亿元、831.8亿元,实现连续增长。

      据介绍,2023年,新城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约30家,区级科技小巨人约80家;有14家市级及以上科创孵化载体,已成功孵化了一批明星企业。

      田哲表示,这里打造了“森林城市”,绿色画卷徐徐绘就。奉贤新城拥有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和水绿交融、环城林廓的独特自然禀赋。

      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田哲表示,南上海中央公园与上海之鱼构成的万亩中央绿心——奉贤新城的“生态极核”,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园。

      漫步在“十字水街”(金汇港半马步道、浦南运河两岸)和“田字绿廊”构建的连续开放的生态绿廊里,能真正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碧波灵动、宜居宜游。

      2023年,奉贤建成区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8平方米,绿道建设178公里,公园总数达203座,全时段开放共享率达98%,居全市前列,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据了解,奉贤将抢抓本轮区域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窗口期,打通对外“大动脉”,以交通大改善促进地区大发展,建成具有区域辐射性的望园新城枢纽、轨交15号线南延伸项目、市域铁路南枫线一期工程,推动沪乍杭、奉贤线建设,加快推进高快速路新城段功能调整和立体化改造,提升新城外向性和联通度。同时,进一步提升新城内部交通品质,畅通区域“内循环”、补强基础设施短板,高效推进浦星公路南段全面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望园路美谷段、金钱公路大居段、解放路西延伸等工程。

      此外,奉贤将助圆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建设筹措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高品质的人才安居房源,深化人才安居“筑巢引凤”工程,对重点行业、紧缺急需人才完善租房补贴政策,确保“新奉贤人”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