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两创空间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国投:加快培育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1-03-30 09:4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成为我国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快马加鞭。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成为我国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快马加鞭。

      今年以来,国投在科技创新上的布局紧锣密鼓:3月10日,国投召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2020年度合伙人会议,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更加良好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3月18日,国投智慧城市创新研究院在厦门成立,旨在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研发高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3月19日,国投控股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作为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最重要的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国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国投将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体现国投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加快推进业务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事实上,作为中央企业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国投始终以改革之策放大资本之力,通过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双轮驱动”,重点布局了新材料、医药健康、先进制造、新基建、智能科技、生态环保等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占比从2013年的5%提高到2020年的11%。控股收购的中国水环境集团,在上海、北京、大理、贵阳等地建成了下沉式再生水厂项目,是亚洲最大的下沉式污水处理服务商;收购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企业美亚柏科,积极布局大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收购神州高铁,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服务提供商;收购西安鑫垚,促进我国碳陶复合材料产业化发展。

      为有效放大资本功能,国投积极探索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旗下拥有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业、国投创合、国投聚力等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2支,总规模约1900亿元,投资近600个项目,多数是突破产业瓶颈、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项目及行业领军企业。以国投创合为例,科创板落地两年来,国投创合已有44家投资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创合系上市企业总数也已突破100家,这些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正推动着我国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白涛告诉记者,当前国投正推动由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双轮驱动”向“双轮联动”转变,努力实现联合投资的突破,形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制。“双轮联动的逻辑就是发挥基金的‘触角’‘探头’和孵化作用,通过VC、PE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接续投资,达到控股投资培育新产业的目标。”白涛表示,“很多国投选择的项目,看起来具有‘偶然性’,但实则是‘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来自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和主动服务,以及对相关行业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围绕新材料产业链,国投积极整合上下游产业,助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先后投资培育了一批新材料项目,参与设立了20余支新材料领域子基金,共同投资了超过200家企业,支持了一批深耕新材料领域专业投资机构的成长,助力打造新材料领域相互协同、赋能共进的生态圈。

      “‘十四五’时期,国投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专,聚焦新基建、医疗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四大领域,培育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驱动器、增长极。力争到‘十四五’末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度由现在的20%提高到30%以上。”白涛表示,聚焦“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国投将加快培育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服务国家战略再添新动力。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澳门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