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乡村振兴凝神聚力的重要举措。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深挖资源禀赋,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以学促行、以学促干,奏响乡土人才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提升“三部曲”,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党史学习奏响土人才培育曲。该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聚焦培育“两个带头人”工程,围绕返乡青年、退役军人、本土能人、村党组织书记等群体,通过专题党课、观摩学习、田间课堂等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村党组织带头人、致富能人结合起来,为基层“领头雁”充电。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到红色基地观摩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等,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跟党走,奋力开新局。同时,创新实施“雁归宜州”人才回引工程,吸纳32名宜州籍人才回乡任职,共为29名优秀人才解决工作、生活难题55件;创建“三同”党性教育基地,培育党政青年人才、乡村振兴人才200余人次;依托“科技三下乡”为载体,通过专家下乡、政策宣讲、理论学习等方式,培养农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059人;创办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吸引1500多名电商人才回乡创业。
党史学习奏响特色产业发展曲。该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解决农村群众就业问题,促使当地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盘活农村山林、土地、闲置资产资源,引导群众采取资金或资产入股,与经济能人合作,以“非公企业+基地+集体经济”或“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形式,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双增收”。目前,该区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156家,乡镇级公司2家,自主经营项目占比为68%,21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42个,年收入20万元以上4个,年收入50万以上1个。
党史学习奏响基础设施提升曲。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区坚持以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意、帮民困、解民忧,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坚持“一盘棋统筹、一面旗引领、一道景打造”实行整片规划、连片打造、分片实施模式,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建设和完善乡村级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项目15个,2362个村屯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整治乱堆放垃圾339处,清理村庄垃圾8.8万吨;落实村屯保洁员2306名,1800多个村屯制定卫生村规民约;财政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奖补资金454.8万元,群众自筹保洁经费1600多万元,投入各类运输车辆3000多辆,村屯“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弘扬文明新风、最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和环境整治中,真正实现让群众“多参与”“广受益”。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