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制造业发展正在迎来密集政策支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以来,关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多个重要文件都强调大力发展制造业,海南省政府也接连表态要把制造业提质增效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在主要工业园区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航空器等高端装备制造及维修业态,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分析指出,这些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描绘了自由贸易港制造业发展蓝图,随着政策实施细则的落地,海南制造业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珠宝加工制造、游艇维修、制剂类生物医药制造……近日,海南省工信厅发布一份论证报告,全面梳理并深度分析了自贸港背景下的20个制造业发展前景,为企业提供投资指南。记者获悉,包括新能源汽车、芯片等在内的第二批产业清单也正在加紧赶制。
分析认为,这是海南释放的加快制造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来,制造业一直没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南已经将制造业纳入鼓励发展的范畴。
这在海南的多个政策文件中都有所体现。今年1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中,制造业以27条占据目录最多条目。自2月1日开始实施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也进一步放宽制造业准入,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提前实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汽车产业率先开放。
5月17日,海南省发布关于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021年至2023年三年投资新政策,提出把制造业提质增效、稳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方案明确,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投资质量,主动调整投资结构,切实提高“3+1+1”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制造业)在投资中的占比。高质量投资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建成2-3个千亿级和5-7个百亿级重大产业平台,带动形成若干创新要素集聚、配套体系完备的产业集群。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李冠涛说,制造业一直是海南省产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创新能力不强、拳头产业不多,升级空间较大。为把全省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海南将在海口国家高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定安塔岭工业园、儋州木棠工业园等园区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航空器、机器人、海工装备、游艇等高端装备制造及维修业态,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提出发展制造业,重点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方案明确,以应用和市场为导向,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大型装备企业在海南实施技术成果转化,开展省内企业绿色、智能化技术改造,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自贸港的发展,长远看要让现代科技、现代服务业成为发挥海南区位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短期内还是要补上制造业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课,尤其要将高端制造业和特色产业摆在更加基础的地位。
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海南也在迅速细化举措,加强可操作性。上述海南省工信厅的论证报告,以大量案例梳理展现了海南自贸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商机。海南省工信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沈君表示,首期报告耗时2个多月形成,按加工增值、免税加工、非禁即入等政策组合,筛选出第一批肉类进口加工、珠宝加工制造、游艇维修等20个海南可以发展的行业清单,还将推出后续批次产业清单。
业内人士表示,海南自贸港提出的加工增值政策、零关税政策等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将释放先进制造业的巨大潜能。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做好加工增值的文章,通过“零关税”和加工增值政策叠加,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扶持低碳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切实发挥制造业对夯实产业基础、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
朱克力指出,目前海南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制造业,重视程度和政策力度都在进一步增强。在他看来,海南发展制造业,一方面可运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利好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吸引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和资本;另一方面可化弊为利,基于本身产业转型历史包袱小的优势,轻装上阵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重点发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低碳制造业和新型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制造能力不断升级中塑造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助推自贸港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展翼腾飞。
首批公募REITs上市 万亿级市场稳起步2021年06月22日 07: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稿] 资本市场又一项改革创新成果落地,万亿级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稳步起步。6月21日,沪深交易所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上市,9只产品当天全部收红,蛇口产园、首钢绿能涨幅居前,分别为14.72%和9.95%。
我国公募REITs迈出关键一步
21日上午,沪深交易所分别举行了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仪式。
在上交所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仪式上,中国证监会债券部主任陈飞表示,我国公募REITs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REITs产品创新,动员和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基础设施领域聚集,可以切实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的工具。
他表示,经过多年探索,公募REITs从基础设施领域开始着手找到着力点,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顺利落地,这是资本市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回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集中体现。
在深交所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仪式上,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中国证监会债券部主任陈飞、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深交所监事长杨志华分别视频或现场致辞。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以及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有关政府部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新闻媒体等各界嘉宾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参会,深交所理事长王建军、在深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出席,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作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和推动REITs产品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沪深交易所均表示,将加快公募REITs市场建设,持续完善配套规则体系,促进公募REITs市场长远健康发展,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在致辞中表示,上交所将不断深化对REITs发展和运行规律的认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尽快形成示范效应,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机构看好市场发展潜力
机构普遍看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发展前景,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机构和分析师均表示,这一万亿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博时基金指出,对金融市场而言,公募REITs作为一种不同于现金、股票、债券的第四类资产,具有分红较为稳定、与股票相比价格波动较小、牛熊市不明显、与其他资产价格相关性弱等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特别适合追求稳健增值的长期持有型投资者,另一方面也为机构投资者做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资产类别,有利于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组合。
“我国的公募REITs正处于供需两旺的大环境下,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机构表示,从首批公募REITs较高的认购倍数能够看出,资金对于这类资产的投资需求较为强烈,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如果养老金参与REITs投资,则对REITs资产的需求还会更大。
平安基金表示,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看,REITs资产属性强、分红比例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天然契合价值投资理念,也是进行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的理想标的,适合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者。
招商证券不动产研究首席分析师赵可表示,基础设施公募REITs划定的行业范围有助于补行业短板,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前期投资回收,形成较为顺畅的投融资闭环。“公募REITs的发展最应关注的是未来市场化的程度,即公募REITs作为权益化的资产不应以实现资产买卖为主要目的,更应看重资产本身的经营与服务质量。公募基金对于资产的把控能力尤为重要,运营能力出众的机构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有机构表示,我国公募REITs市场刚刚扬帆起航,建议投资者理性对待价格波动,充分认识这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了解清楚自身的风险偏好,关注长期投资价值,共同呵护这个“蓝海”市场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