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两创空间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电企积极准备碳交易 成本压力助推企业低碳转型
    2021-07-15 10:31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点击:
    碳交易真的来了。7月1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于今年7月份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碳交易真的来了。7月1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于今年7月份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在市场运行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
     
      部分电力企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初期或暂时无法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但会积极跟踪市场动态、开展能力建设等,为后续参与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
     
      电企积极准备
     
      首批被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电力企业之一的京能电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上线后,公司不会参加首次交易。
     
      “碳市场的建立对发电企业一方面产生了碳配额约束;另一方面又为减排措施得当的发电企业提供了出售配额获取收益的途径。在全国碳市场交易初期,发电企业仍以完成年度履约考核工作为主。未来,随着碳市场交易的进一步活跃,碳配额资产属性会进一步释放,包括抵押融资、委托管理、保值增值,从而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京能电力有关人士表示。
     
      该人士补充道,京能电力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及时跟踪、认真研究政策,了解碳市场的运行机制;二是抓好基础工作,尤其是数据管理,准确掌握排放数据和核算方法;三是开展培训,提高专业化管理能力。
     
      三峡能源是国内较早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央企,其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早在2005年欧盟碳市场启动时就发现了机遇,通过参与欧盟碳市场获取了一定的减排收益,并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碳减排项目开发管理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流程管理,正是基于这些经验,2014年国内碳交易试点启动之后,三峡能源积极参与其中,成功备案了一批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了试点省份的碳交易。
     
      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说,政府的配额分配及执行配额的松紧程度是电力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配额直接影响碳价的高低以及市场参与的企业数量、影响碳市场的活跃度。
     
      成本压力促转型升级
     
      碳市场的推出凸显企业成本压力,这无疑将推动相关企业转型升级。
     
      “碳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加大高耗能企业的减排压力,提升清洁能源或环保企业的竞争力。”林伯强认为,随着碳中和进一步加深,减排技术的进步和清洁能源转型将成为发电企业降低碳成本的关键。
     
      三峡能源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煤电增加碳约束,很可能使其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同时,社会对于煤电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但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煤电对于维持系统稳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两者之间的矛盾将会促使煤电技术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在国外成熟的电力市场中,碳排放权的价格也是电力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
     
      京能电力方面表示,碳交易对公司带来挑战,也存在机遇。“火电是京能电力的主业,同行业比较,公司具有一定优势,碳市场初期公司对足额履约、适当获利具有较强的信心。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家配额的收紧,公司未来经营中要把碳成本纳入生产经营考虑。”
     
      “对于三峡能源来说,碳交易提供了一种除电能量市场之外,能够实现新能源电力环境价值的方式。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下,随着碳市场的进一步活跃,碳定价机制的成熟完善,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碳金融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附加的环境属性,电力用户对于新能源电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电力的消纳,也有利于提高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三峡能源方面表示。
     
      对于碳市场交易方面的规划,京能电力表示,将依靠信息化提升管理能力,建设统一的碳排放信息管控中心,从技术上不断探索获得准确数据的方法,提高碳资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和碳价走势分析预测能力。同时加强减排潜力的挖掘,追踪CCUS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时因地开展试点探索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在节能、余热利用、燃煤掺烧及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挖掘减排潜力,发展新能源,开展CCER自愿减排,用于抵消部分碳排放使用,适当降低履约成本,发挥碳配额的资产属性,同时为集团带来收益。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澳门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