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两创空间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我国“5G+应用”探索日益活跃
    2021-07-21 09:5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点击:
    在日前举行的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说,目前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截至6月底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终端连接数约3.65亿户,“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日前举行的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说,目前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截至6月底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终端连接数约3.65亿户,“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5G+工业互联网”项目近1600个,覆盖了2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G+应用”探索日益活跃。工信部、网信办、发改委等十部门近日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在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
     
      我国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5G商用两年来,技术产业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应用探索日益活跃。在“5G+行业”领域,相关企业做了诸多探索。据了解,中兴通讯聚焦能源、交通、政务、金融、工业等领域,联合500多家合作伙伴开展5G创新应用和商业实践,探索了近百个5G创新应用场景。在云南神火,用“5G﹢智能制造”技术助力传统重化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一张5G网络端到端切片同时赋能5个不同垂直维度公司的个性化网络需求;在哥伦比亚,提供端到端的5G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助力当地医院在疫情期间减少了医患接触时间,减少交叉感染。
     
      这背后靠的是中兴通讯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目前,中兴通讯已拥有8万余件全球专利申请,历年全球累积授权专利4万余件,而在研发投入上,中兴通讯已连续九年投入超过100亿元。
     
      要注意的是,5G技术开启了万物互联新时代,5G网络具有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和超大连接三大特点,使得业务需求更加多样化,更强、更快的高起点5G网络,对网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质量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管理必须以数字时代的新模式为切入点,以合适的姿态在数字时代中前进,尤其是企业生命线的质量管理更应应时而变,借鉴并应用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兴通讯积极促进数字化技术在质量变革和公司运营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目前,中兴通讯已实现3万多名研发工程师、600多个研发项目可以同时在云端开展产品研发,具备“透明、反馈、检视、适应”的能力;高效研发的实施,有力支撑了大型复杂通讯产品实现“大象也能跳舞”,7地5000人并行在线协同研发,产品发布能力由传统的1年一次正式版本的发布,缩短到每3个月一次发布的水平,对于功能增强和改进类的补丁,则可每月发布,甚至按需发布。
     
      在质量领域,中兴通讯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主动与客户、供应商、行业组织等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2020年,中兴通讯牵头2项5G产品EMC国际标准和5项5G产品EMC、环境行业标准,参与20多项EMC、环境、防雷行业标准的制订。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澳门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