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化市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着力打造“333”工业产业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将做大做强医药、食品、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提速发展数字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推动“通化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抢抓机遇,提升工艺,打造供应链优势
在通化市的冶金产业中,钢铁占据着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首钢通钢公司实现产值108.36亿元,增长60.5%。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首钢通钢公司紧紧抓住我国钢铁需求强劲增长和省内区域合作的有利契机,与一汽集团、长春地铁以及沈白高铁等项目积极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企业还着力提高生产工艺,在炼钢环节中持续降低铁耗,并用波段采购、低库存的方式应对燃料价格上涨。
在首钢通钢公司热轧板带生产线,记者看到了正在生产的专供一汽集团使用的Q355B—1 型深冲用钢。据了解,这是一种与欧洲标准接轨,具有高疲劳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特点的钢材,它的生产为通钢公司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首钢通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魏国友告诉记者:“我们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努力构建国内的循环,与吉林省本地企业从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共同联合合作,打造供应链的优势。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产链优势,把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做实,在省、市政府和首钢的支持帮助下,努力做优做强。”
做“高端”“创新”文章,培育优势产业跨步发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化市着力在“高端”和“创新”上做足文章,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通化建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内,金属敲击的声音和器械轰鸣的声音此起彼伏,眼前焊花飞溅,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完成5笔来自国内外的订单,总额达6.6亿元,其中海外订单额3.1亿元。
先进的数控机床,自主研发的加工技术,源源不断地订单……该企业在10余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自主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从事矿山设备、除尘环保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的EPC 专业化生产企业,其所生产的环保除尘设备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准。
“国家标准的冶金设备每立方米废弃物为30毫克,而我们生产的设备只有20毫克。”通化建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部部长王仲博告诉记者,公司的先进技术,使得其对印尼的出口订单由去年的60%增长到今年的70%,生产总量也增长了30%。目前,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已经与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大批量采购该公司的镍铁合金生产线。
做好“加减乘除”,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实力
通化市还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实施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工程,以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打造“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为契机,重点培育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打造通化“药谷”。
推进产业发展、助力项目建设,通化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本级取消行政权力19项,企业开办最快半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全程网办”,推行“不见面”审批、告知承诺制和“一项一策一团队”服务。同时,着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响一张清单、一网覆盖、一城通办和无差别受理、无障碍服务、无证明城市“三一三无”的“通·通办”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通化市重点实施总投资371亿元的84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22.3亿元。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11.7%。医药、冶金、食品、装备制造、建材行业分别增长23.6%、60.1%、33.3%、43.9%和32.3%。50户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实现产值203.5亿元,同比增长37.8%。新入规的23户企业产值增长1.7倍,为工业增长提供新动能。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