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电池企业压力山大
    2022-01-13 10:54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点击:
    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给我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保力新副总经理、董秘李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保力新是一家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创新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型电动车、混合动力的各类车型以及新能源船

       “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给我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保力新副总经理、董秘李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保力新是一家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创新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型电动车、混合动力的各类车型以及新能源船舶、储能领域。

     

      不仅仅是保力新,在锂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宁德时代、蔚来的创始人都曾透露,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面临“电池荒”的问题。

     

      上海钢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12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再度上涨,钴粉涨5000元/吨;碳酸锂涨7000元/吨,氢氧化锂上涨5000元/吨至6500元/吨;正极材料方面,三元前驱体涨1000元/吨至2500元/吨;电解液方面,六氟磷酸锂涨25000元/吨。

     

      事实上,去年以来,锂电材料一直在持续上涨,9类锂电材料中,从去年初至今基本上价格都翻了几番,其中涨价幅度最大的是六氟磷酸锂。

     

      锂电材料的涨价也使相关企业业绩大增。2021年前三季度,延安必康实现归母净利润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2.62%。对于去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大增,延安必康称,主要原因系子公司九九久科技新能源产品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产能释放,同时市场价格上涨等原因,致使利润比去年同期上升,对公司业绩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资料显示,六氟磷酸锂就是九九久科技的主营产品,目前实际产能已超过6400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1月11日晚间,被券商冠以“磷酸铁锂材料龙头”的德方纳米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7.6亿元至8.3亿元。而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则是亏损2840.16万元。

     

      同日,华友钴业也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17.64%-260.56%。

     

      从其他已公布的一些相关企业的业绩预告看,天华超净、藏格矿业等均受益于锂电材料的价格上涨,在2021年都取得了业绩大幅增长。

     

      “锂电材料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一是需求,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大背景下,电池用锂量持续攀升,需求带升价格就成为必然;二是锂矿储量不高,产量不能急剧提升。”清电智慧能源研究院电池研究所所长程干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九九久科技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六氟磷酸锂项目投资强度大,扩产周期长,新进入的竞争者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长回报周期承受能力。因此,短期内六氟磷酸锂因新进入者而增加的供给将非常有限,结合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的需求拉动和目前六氟磷酸锂市场供需偏紧的现状,六氟磷酸锂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在高位。

     

      “从目前情况看,这种上游材料涨价的压力还将持续存在,而公司下游的企业,主要面对消费端,提价压力较大。”李军表示,公司目前在积极通过技术方面的提升,降低能耗、提高良品率等措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毛利率,缓解上游涨价压力,“同时,也在就电池价格问题积极和下游客户沟通”。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为了平抑成本,很多电池企业不得不一边通过签长单、合资建厂、入股等构建供应链,一边借助电池涨价向下游传导一部分压力。

     

      “价格越高必将带来替代品技术的研发加速,以保证电动车电池等一定利润,否则发展不可持续。”程干江表示,由于需求继续增加,在新电池新替代材料技术未能量产之前,锂电材料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责任编辑:陈保伟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