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对宜宾市茶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月份。因为在该月28日,“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项目入选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作为“世界著名茶乡”、“中国早茶之乡”,宜宾市也顺其自然地被纳入项目建设范围。
据了解,“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是2020年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两部门根据当年中央一号文件启动的一项重大政策,是落实“乡村振兴”,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能被纳入其中的项目,可谓百里挑一。
因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采取的是竞争性申报原则。而按照这种原则,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在该项目启动的第二年就被纳入建设范围,实属不易。这也意味着宜宾茶产业的发展就此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并持续发挥其排头兵作用。
多重光环加身宜宾早茶破局起航
“只有政府重视程度高,产业基础好,产值规模大,主体活跃程度高,且已初步形成发展格局的才有可能成功申报。”主管茶产业发展的宜宾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宜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时,由于印度洋暖流通过金沙江干热河谷对宜宾气候产生影响,常年气温高、冬季回暖早,年平均气温18℃左右、降水量1050-1618毫米,无霜期达300天以上,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因此,宜宾早茶鲜叶嫩度高,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加之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形成了“早、嫩、快、好”的四大特色。
如今,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宜宾早茶早已是多重光环加身: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宜宾早茶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宜宾早茶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中国·宜宾早茶节”获“中国优秀茶事奖”;在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宜宾早茶”为“世界名优绿茶”……
数据显示,目前宜宾市茶园总面积达133.9万亩,干茶产量10.09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305亿元,均居四川省前列,并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市,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认定为宜宾早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可以说,宜宾早茶产业良好的基本盘已形成,静待新一轮的破局起航。
发挥“分子”作用 产茶区县向产业集群建设靠拢
据介绍,宜宾市全市有茶叶加工企业316家,培育扶持市级以上茶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14家、国家级3家)、茶业专合社292个、100亩及以上种植大户134户、30亩及以上家庭农场402个。
这些数据,主要由位列在四川省30个重点产茶县中的翠屏区、高县、筠连县、屏山县、叙州区、珙县6区/县构成。不得不说,在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的构建上,宜宾每一个区县都发挥了其“分子”作用。
翠屏区提出了“五化”促升级,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叙州区将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加快促进茶业绿色转型;高县是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等“三化三线三点”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筠连县准备推行茶产业“链长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珙县是围绕高山茶做文章,构建茶业新业态;屏山县以抓基地、加工、品牌“三环节”和发挥政府、企业、协会、茶农“四主体”的作用 ,以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江安县则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唱响宜宾茶江安早。
“这次我们计划投资上亿元用于宜宾融入产业集群的构建,并分3年完成,逐步推进各项建设”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当地一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要用好这笔钱,以小投入撬动大资本,小特产成就大产业。”
目前,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项目实施单位紧紧围绕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建设的要求,其3年建设计划脉络已然清晰:从2021年到2023年,计划先后完成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完成改造提升4个茶叶加工企业(厂、点);持续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茶事活动;持续培育宣传推广“宜宾早茶”区域公用品牌;新增培育产业化联合体3个;新增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