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建设航天强国 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
    2022-03-14 09:5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点击:
    今年全国两会上,航天逐梦成为一个热点话题。10年内,普通人可能有机会进入中国空间站;我国有望在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今年5月,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工程的建造阶段;今年将再送6名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今年全国两会上,航天逐梦成为一个热点话题。10年内,普通人可能有机会进入中国空间站;我国有望在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今年5月,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工程的建造阶段;今年将再送6名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代表委员的这些表态,让人充满期待。
     
      过去一年,我国航天事业成绩斐然。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今年中国航天继续开启“超级模式”,宇航发射和研制工作仍将满负荷运行。
     
      大力攻关航天关键技术
     
      今年全国两会,航天系代表委员阵容强大。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合计有31位代表委员。代表委员们积极围绕航天科技攻关、研发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忠阳聚焦“探索建立科技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出提案。他建议向西部、东北等战略方向布局,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力量落地在需要发展的地方,有利于科学家潜心研究;精准配套各类措施,确保战略举措成功。
     
      针对我国重复使用液体动力研制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书记刘志让建议国家设立并实施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专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研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产品;加大有关重复使用的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建立国际领先的发动机基础研究体系,打造液体动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研发平台,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模式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建议,建立空间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有效支撑空间生物安全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设立空间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发创新等。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工集团六院46所科技委常委冯艳丽建议,着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军工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等。
     
      为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多位代表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分享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诸多新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今年5月,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工程的建造阶段,今年将相继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表示,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已经飞行4个多月,大概4月中旬会返回。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分两个阶段,现在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叫验证阶段。随着神舟十三号任务即将完成,验证阶段的工作也会完成。
     
      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业。杨利伟认为,普通人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来到空间站参观,因为商业航天是整个航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这不是个技术问题,主要看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总师姜杰介绍,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它将使我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深空探测以及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我国成立了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除科研外,深空探测实验室还将打造成一个汇集国际人才的平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140余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将再创新高。在此过程中,航天科工集团承担了交会对接雷达、加速度计等关键核心部件,以及太空医院、太空厨房等航天员常驻太空用的配套产品。
     
      太空经济发展潜力大
     
      航天逐梦为资本市场投资带来新机遇。《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介绍了2016年以来我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及未来5年主要任务。未来5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新征程。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未来5年,我国将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白皮书指出,我国卫星应用商业化发展方兴未艾,卫星遥感高精地图、全维影像、数据加工、应用软件等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了不同用户特色需求,广泛应用于大众出行、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灾害损失评估与保险理赔、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北斗兼容型芯片模块销量超过亿级规模,北斗应用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
     
      白皮书强调,航天技术成果加速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和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无人驾驶等新业态发展。
     
      白皮书表示,未来5年,我国航天将紧紧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多样化需求,加大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拓展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应用广度深度,实施北斗产业化工程,为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提供更先进更经济的优质产品和便利服务。
     
      展望未来,多家咨询机构均认为太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在航天医学、航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领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