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和重要环境。落户绥化市的企业“天有为”,是一名人才能够带来一个产业的生动案例;一个产业可以集聚一群人才,落户绥化经开区的新和成给出答案。绥化市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产才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绥化市发展的新模式。
围绕产业链建起人才链
今年25岁的段岐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现已是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库”的一员。今年,在绥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邀请下,段岐选择返乡就业,舒心的工作、良好的办公环境、未来可期的事业,让段岐感受到了绥化对人才的热情。
绥化市成立招商引智推进专班,以经开区为例,绥化市在做好经开区产业规划的同时,同步做好与产业定位相匹配的人才规划,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增强人才与产业的黏合度,从而构筑起承载高质量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新高地。
通过产才融合助力经开区换道超车。一方面,联手编制经开区人才规划,从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对标、双向发力,按照产业定位,制定人才引进、培养、储备方案,定制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编制招商图谱的同时,编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四库全书”,即与产业定位相关的行业领军人才库、知名专家学者库、高校和科研院所库、行业协会成员库,为精准引才提供导航。
绥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利刃介绍,绥化市围绕产业主攻方向,绘制重点产业人才图谱,为企业精准引才提供导航。截至目前,绥化市按“谱”引进各类人才217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才51人,企业人才1426人,并以优良的服务保障,让产业与人才“链接”更高效。
拿出真金白银引才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绥化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以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重点企业,创造了大量的优质就业岗位。今年,绥化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组织了5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留省就业主题网络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并大力实施人才兴绥战略,出台引才政策“金十条”,大幅提高各项人才补贴标准,“真金白银”吸引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绥化就业创业,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安居有力度、生活有补贴、未来有保障、事业有发展。
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绥化市青冈县去年生猪产业实现产值22.6亿元,今年将重点推进铁骑力士集团200万头生猪智慧屠宰和冷链项目。项目落地之初,生猪圈舍建设、饲养技术、疫病防控等生猪养殖方面难题,一直因为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拖延了项目建设速度。为此,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总裁兼牧业事业部总裁、冯光德实验室技术带头人冯光德携带实验室技术专家团队每年定期到青冈县给予指导和服务,并将一部分科技人才留在青冈。同时,青冈县还围绕生猪产业主攻方向,出台一系列引才政策,为企业引进一大批急需的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切实解决企业人才供需矛盾,助力企业后续发展。
双招双引助力城市发展
绥化市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开展。当前招商引资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靠传统单摆浮搁的招商方式,成效减弱。必须坚持“双招双引”,推行“团队+技术+资本”的招商新模式,实现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的“打包引进”。
绥化市在开展“双招双引”的过程中应充分整合招商政策与人才政策,打造绥化招商引资的独特优势。绥化市拿出400个事业编制支持企业和自主创业人才,用好事业编制周转池,推动编制资源向开发区、重点产业、支柱企业集聚,让“金十条”成为招商引资的“金招牌”。
据介绍,绥化市扎实开展双招双引工作,通过联合市经合局研究制定《绥化市招商引智推进专班工作方案》,配套制定《绥化市招商引智目标成效考评办法》,1~5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项目59个,入统资金60.89亿元,引进各类人才2179人。
此外,绥化市组织部门积极建立完善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将与经开区联手打造产才融合的创新平台。徐利刃表示,当前绥化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绥化也将努力打造人才至上、宾至如归的社会环境,事业聚人、感情留人的发展环境,流动有序、活力迸发的制度环境,让绥化成为各类人才的筑梦之地、追梦之城、圆梦之都。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