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从今年开始,广西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创新采取4项举措,每年培育700名国家级“头雁”和2000名自治区级“头雁”,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3000名以上国家级“头雁”和万名以上自治区级“头雁”,打造一支与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围绕产业需求,分类分级“选雏雁”。围绕广西“10+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和打造千亿元产业人才需求,重点面向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6类人群,瞄准好学习、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带头人,将其选入培育范围,并根据学员能力素质、发展基础和联农带农等情况,分别细化制定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头雁”人选条件和学员遴选程序。
加强系统培育,多元模式“育强雁”。遴选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3所优质高校,结合学员学历、技能水平、从事产业类型等,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通过“战训一体”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强化服务保障,善用政策“扶头雁”。集成政策、资源、要素和平台,为带头人成长为“头雁”提供立体式、全方位保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配套和个人承担部分的方式,支持各地开展“头雁”培育。加大产业扶持,落实“头雁”申报项目优先、创业扶持优先、品牌推广优先。
纳入实绩考核,创新机制“促群雁”。将“头雁”培育工作已分别纳入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形成“一年培育、终身服务”的“头雁”培养长效机制,引导“头雁”联农带农、兴农富农,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建立部门、学员、第三方机构三维立体式评价机制,每年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优化调整培育工作。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