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徐州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培育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徐转移转化,强化项目、政策、人才等要素支撑,为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如何培育提升?日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对《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进行解读。
“343”创新产业集群
涵盖哪些领域?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打造创新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可以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徐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6+4+N”先进制造业体系。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徐州市产业集群化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徐州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对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精力靶向突破,市工信局结合徐州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综合考虑重点产业的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提出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体系。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徐州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梯度清晰、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体系,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有规模、有影响,选取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个产业作为优势创新产业集群聚力打造;二是突出产业发展有潜力、有后劲,选取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四个产业作为新兴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三是围绕产业发展有基础、有特色,选取高端纺织、精品钢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产业作为特色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343”创新产业集群
如何打造?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托徐州市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聚力打造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到2025年,集群的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融合水平全面提升。
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中,工程机械以数字化、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方向,强化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主配协同发展模式,提升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水平,引进和突破发动机、液压、传动、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提升工业互联网、工程机械后服务、再制造等服务平台能级,将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绿色低碳能源聚焦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氢能利用、储能示范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电力及综合能源服务,加快建设智能电网,打造“制运储用”一体化氢能产业链,将徐州打造成为传统能源城市向新型综合能源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市。
新材料聚焦基础材料、战略材料、前沿材料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产业规模扩张、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积极发展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前瞻布局增材制造、纳米材料、仿生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中,数字经济聚焦产业、城市、内容三大数字化赛道,打造淮海经济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城市数字化建设创新高地。集成电路与ICT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做强半导体材料、做专集成电路设备、做大先进封装测试、做优第三代半导体。医药健康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制造领域,推进重组人胰岛素原料、制剂产业化,扩大中枢神经药物规模,大力发展生物检测等产业,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安全应急聚力打造全方位安全防护装备、全天候监测预警、全系列应急救援、全过程安全应急服务的“四位一体”安全应急产业体系。
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中,精品钢材持续加大冷镦钢、弹簧钢、汽车用钢等高附加值特种钢材研发力度,建成全省重要的高附加值精品钢材基地。高端纺织做大做强特色化纤、巩固提升纺纱优势、加速突破绿色印染、大力引育服饰制造,加快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现代纺织产业集群。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做大做强畜禽加工,做深做精粮油食品,加快发展功能性饮品、保健食品,巩固提升高端木制品,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作为全市各创新产业集群包挂牵头部门,将加强产业调研梳理,形成产业链条图、区域分布图、产品品牌图、重点企业图、重大项目图,以及重点企业表、重点项目表、重点品牌表、重点基地表、产业链优势表、产业链短板表等“五图六表”,为产业精准培育提供支撑。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制宜,结合发展实际制订本级产业培育提升工作方案, 市、县“双向联动”推动“343”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