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理论」加大引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度
    2023-07-10 09:24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 点击:
    “专精特新”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专精特新”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招商引进和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器、成长性优质企业主力军等独特作用,加快构筑招商引资内在吸附力,对甘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甘肃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提升行动计划》《甘肃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依托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工产业等6个特色优势产业链,围绕65条细分产业链,向省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征集120项产品和服务,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因此,甘肃要将重点放在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边引进边培育,优先做大做强 “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以强化财产产权保护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重视和激发企业家作用。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产权保护,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反垄断力度,构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保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支持体系。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家的保护,建立容错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组织创新资源上的作用。

      注重基础投入,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基础投入要注重原始创新,既要集中全省力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又要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形成有助于培育基础研究的土壤。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培育处于关键“生态位”的企业和组织,增强创新生态稳定性和竞争力。要注重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发挥其资源汇集能力,推动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

      以完善主要产业链配套为重点,注重引进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专精特新”集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方向和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做好土地供应保障,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对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进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按产业链梳理“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小巨人”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开展并购重组,吸引上下游企业在甘落地。

      开辟“专精特新”信贷绿色通道,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债权融资体系。推进省内商业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实施“专精特新贷”。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综合费率,实施“见贷即保”政策。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专精特新险”,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探索推动“专精特新”园区贷、集合债等金融产品创新,鼓励担保机构提供增信。鼓励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供应链上下游开展股权投资,加大股权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研发、检测、生产等设备,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强化全面精准服务,增强社会化专业服务,强化人才智力支持。提供“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包”定制服务,强化市州协同、部门协同,加强调研走访和诉求办理,做好属地服务保障,确保税费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增强社会化专业服务,开辟陇政通 APP“专精特新”服务专区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作用,定制“专精特新”专属工具箱,汇聚一批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面诊断、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工业设计等多门类专业服务。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定期梳理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支持省属高校、职业院校围绕产业需求开设对应专业学科与课程,实施订单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企业”实训基地,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