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培育 >
    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2023-08-15 08:57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首要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科技力量事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以及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战略科技力量是指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在重大任务中攻坚克难的科技力量,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它们的定位和功能各有不同。国家实验室要以实现国家使命和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原始创新为核心,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以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为主要方向,聚焦“战略性产品、战略性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接轨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此外,要按照战略科技力量的方向加快重组、新组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与国家实验室分工协同的国家实验室体系。要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要提升全链条创新能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要在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全链条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要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稳步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同时要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其次,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世界排名第一,但仍然缺乏核心专利和突破性引领性技术。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攻克重点领域技术瓶颈;围绕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战略方向,加强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布局,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再次,要促进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网络,加强应用示范和场景创新,打通科技到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最后,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提升企业的创新决策能力、原创技术策源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融通创新能力、高端要素聚合能力,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之间的通道,推动企业从创新链的中后端向前端延伸,从创新的“数量主体”变为“能力主体”。

      要前瞻谋划和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初始阶段,尚未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将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往往以颠覆性科技或融合性科技为依托,通过创设新的应用场景在可预见的未来把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但其技术发展路径、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支持相关智库机构、专业化机构等开展战略研究,制定战略规划;合理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统筹考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新资源适当向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提高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跟踪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自主研发与开放式创新结合,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从0到1”的原始创新。

      要培育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要注重人才的培育,建立中小学、本科生、研究生全链条的人才培育体系,鼓励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注重人才的引进,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集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成为国际化创新枢纽,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注重人才的使用、评价和激励,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战略科学家是具有战略视野,既精通某个专业技术领域,又熟悉科技发展前沿趋势,并能从国家全局和需求的角度提出重大咨询建议的科学家。要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重点培育的战略科技力量,通过稳定连续支持的方式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要更加关注青年人才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比较优厚的生活待遇,使处于黄金年龄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科技资源分配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成为国家科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要打造创新高地。创新高地包括不同的层次。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既要加强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功能,也要提升创新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统筹,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要努力构建开放创新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我们要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能源环境等事关全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采取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合作形式,与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欧洲、美国在内的国家地区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更加强调民间合作、主体之间的合作,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

      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生态是指创新者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一个地区创新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完善科技体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具有独特优越性。要进一步完善党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科技管理部门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其次,要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要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努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如科研诚信制度,对科研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宽容失败制度,建立完善宽容创新失败的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科技投入制度,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和投入结构优化;评价制度,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原则,充分体现创新价值、绩效、贡献的评价导向;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最后,要培育创新文化。中国对世界上科技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16世纪以前,世界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我们要培育创新自信、敢为人先的改革文化,求真务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文化,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企业文化,潜心科研、磨杵成针的工匠文化,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我要创新、人人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