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4日举行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产业政策供给持续优化,支持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随着我国医药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同时,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国是世界工业医药大国,产业链完整,医药产品品种数量、生产能力位居全球前列。现有国产药品批准文号15.5万个,医疗器械备案和注册证24.5万张。由于各方紧密协同,同向发力,我国医药工业一批龙头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
行业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何亚琼介绍,“十四五”以来,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规模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我国已成为全球新冠病毒疫苗产能产量最大国,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相关中成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中药在阻止疫情扩散、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持续加强易短缺药品监测,支持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小品种药、儿童药、罕见病药品种,群众用药可及性进一步提高。《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修订印发,医药储备体系不断完善。
国际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我国制药企业开展全球研发药品增多,多个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获批上市,对外授权品种数量大幅增加。高端医疗器械和化学制剂、生物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占比提高,一批中成药产品获海外上市批准。
对于下一步发展,何亚琼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加速迭代的新趋势,大力推进创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力争在重点新兴领域实现突破。打造跨领域、大协作、快速迭代的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制造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型生物药、高端制剂生产、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工程化等产业化技术水平。
同时,聚焦强链补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组建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组织开展产业链研究监测和协同攻关。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强化资源要素支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验证。强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优势,提升原料药、高端制剂等优势领域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整体控制能力。
“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生产制造水平,扩大高端产品和优质产品供给,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医疗装备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融合发展,培育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完善医药工业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推广应用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何亚琼说。
据了解,工信部将着力培育世界一流医药工业企业,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行业引领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创新能力突出、质量效益好的医药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先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区域先行先试,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医药制造集群。
据悉,工信部将联合相关部委于11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共同举办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大会将以“汇聚发展力量 筑牢健康基石”为主题,展示我国医药工业在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已取得的突出成果和综合能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