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人才聚集、资本赋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超过7%,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40%,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培育创新健康生态
持续完善“1+N”创新政策体系。印发《关于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及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管理办法》等6个文件,近3年兑付区级政策资金超过10亿元、科技投入超过40亿元。累计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220余支,规模达1500多亿元,财政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区内20余家科技企业,全力支持力高新能源、台芯电子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加快形成覆盖中小企业成长各阶段的融资解决方案,推出“信保贷”“成果贷”“人才贷”等多种金融产品。2023年以来,为44家科技企业“信保贷”贷款2.68亿元,同比增长42.62%。
系统谋划“1+2+2+N”科教协同创新体系。规划建设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打造世界创新湾区,建成1所研究生院、2所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以及多个科创平台的科教产城协同发展格局。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一期)等5个项目建成、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18个项目在建,黄石湾海洋经济区中海头科创中心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蓝鲲号”项目开工建造,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加紧施工,“1+2+2+N”科教协同创新体系日渐清晰。
打造梯度培育体系
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印发《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扶持办法》,引导区内载体提高孵化成效。截至目前,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累计达17家,全区孵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各载体新增孵化企业累计872家。加强域外离岸成果转化,上海基地完成既定指标顺利通过第一运营年度验收,离岸孵化基地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增强,优质科创资源转移转化成果丰硕。
打造“初创—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企业培育链条。遵循企业线性成长规律,夯实区域创新策源能力,培育科小超过1200家,高企新培育187家、达到727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户,省级制造业领先示范企业19户,省独角兽企业1户、准独角兽企业2户,省级瞪羚企业4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4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9户,累计上市14家。
建立“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依托省实验室、哈工程等重大平台,使创新与创业无缝衔接,全面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近3年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0项,获批资金超过3.5亿元,其中基础研究实现历史性突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个。
创新合作汇聚动力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工程。坚持攻关核心技术与推动成果转化双向并举,形成“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快响机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190多家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0多项,形成了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的引力场。
积极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46家高端研发机构,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60余项,引进高层次人才90名。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0余个,其中省级平台一半以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高质量举办、参与创新创业赛事。深入挖掘创业主体和创业项目,连续举办7届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参赛项目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项目达15个,高层次人才项目突破10个,大赛各类补贴1.6亿元;相继举办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等5场国际盛会,全年签约人才项目22个;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来自海内外的6206个博士后团队及项目报名,参赛总人数达2.5万人,成为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大、层次高、覆盖面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今年以来,新引进博士107人、硕士1480人、大学生9200人,技能人才突破8.5万人。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