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华彩蝶变,转型加速升级。我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开幕当日,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展开热议。
加快培育低空经济
推进通航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国家通航示范省建设,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应用场景初步“搭起来”,通用机场、运控中心、飞行营地等基础设施逐步“建起来”,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维修制造、无人机合作研发等产业链加快“抓起来”,“南有珠海、北有太原”的航展品牌成功“塑起来”,低空经济面临着高速发展和产业密集创新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
省政协委员、山西航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阳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正在转型发展的山西而言,更应该在通航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强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统筹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参与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构建全省低空飞行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支持各地市布设涵盖低空飞行起降、中转、货物装卸、乘客候乘、航空器充(换)电等功能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支持各地结合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场等基础设施,设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应用测试基地,搭建不同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不同运行环境的试飞测试平台。
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坚持场景牵引,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快递、即时配送、多式联运等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应用。支持探索在省内机场和铁路枢纽、城市核心商务区、旅游景点等开展低空飞行联程接驳应用,支持各市发展空中通勤、城际飞行等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统筹各省直部门的低空飞行应用需求,通过集中采购模式,推进低空飞行在应急处置、消防救援、农林植保、交通疏导等城市智慧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支持低空经济龙头企业。支持山西通航集团创新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引导低空经济领域平台经济的体系化发展。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资金补贴、政府采购订单支持等方式,打造一批在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等细分领域的低空运营企业。培育一批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研发、航空原材料和零配件研制等低空经济发展关键环节的制造企业。推动我省深度融入国家航空工业产业体系,形成国内直升机整机制造及维修“链主”龙头企业。
用活用好比较优势
打造算力产业高地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打造算力产业发展高地,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这是我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善于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用好算力基地优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科技省属重点企业,承担着我省数字经济发展、铜基材料产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云时代公司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数据与算力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和铜基材料产业改造升级,构建形成省级与地市上下贯通的“1+11”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数字山西”建设的主力军、主引擎。
2022年以来,云时代公司积极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山西枢纽项目建设,对我省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打造我省数字经济新高地具有特殊意义。
“总体看,在全国算力产业发展态势中,我省已具备较好基础。”基于我省算力发展现状,省政协委员、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彦玮建议,多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多渠道、多领域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沟通,进一步明晰我省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中的定位,将我省能源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数据优势,形成乘数效应,放大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算力结构,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逐步合理提升智能算力占比,推动不同计算架构的算力协同发展;加强顶层统筹引导,探索开展省域城市算力网建设,积极与国家对接,融入国家行业性、区域性的算力调度,进一步将山西算力基地优势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激发省内算力应用,加大应用本省算力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算力需求优先本省应用,激发算力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算网协同发展,推动省域内确定性、高通量网络建设,打造高速泛在、安全可靠的算力传输网络;支持培育专业化算网运营商,探索算力与网络协同运营机制和标准体系,打造算力服务新生态。
锚定“专精特新”路径
促进新材料产业升级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我省把新材料产业摆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位置,瞄准前沿,久久为功,努力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山西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德集团是一家集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新材料领域制造企业。
省政协委员、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田青表示:“汽车产业正在加快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站在了‘风口’,新材料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此次参会,程田青也带来了关于扶持我省“专精特新”新材料企业量质提升的提案。他表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中小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新材料企业只有走出自己的“专精特新”发展路径,才能在山西的产业布局中,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他建议:
一是优化培育体系,加强上市扶持和动态增补。在我省初步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的基础上,完善梯度培育体系,遴选效益好、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进行上市培育工作,并根据挂牌相关政策给予奖励。建立企业运行监测机制,根据入库企业每年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动态增补和移除。
二是推动联动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鼓励10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开放产业链相关技术,帮助“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骨干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三是筑牢人才基础,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开展重点企业管理层培训,引导企业家专注主业实业。完善校企、院企科技人员“双聘”机制,支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级研发人员纳入相应职称序列,建立灵活用工平台与企业对接机制。加大产业工人培养力度,与院校共建“专精特新”人才定制班。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