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经济 >
    “纾难解困”提振了民营企业信心
    2022-03-14 09:20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点击:
    “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出现有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表述。

       “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出现有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表述。围绕加大力度助推民营经济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提振其发展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向大会提交了3份建议,分别是《关于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建议》《关于全面禁止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的建议》和《关于加大(专项)清理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资金的建议》。

     

      “这些建议的提出,一方面是呼吁国家加大对民营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旨在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宽松的经营氛围。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个体还普遍较弱,需要扶持才能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没有政策兜底,民营企业家要承担投资的全部风险。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更应该唤起全社会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关心和呵护。”潘保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切实助力民营企业减负纾困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潘保春向记者指出,从身边的民营企业预期来看,一方面要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国外整体经济形势持续下行和国内总需求收缩的双重压力。

     

      经过深入调研走访,潘保春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发力,为民营经济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一是在舆论宣传和政策上大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二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三是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放管服”,重点是少“管”多“服”;四是全面禁止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调查发现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承兑汇票的主要接收单位;五是加大专项清理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资金的力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也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潘保春表示,面对机遇与挑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合规经营让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经营成本和负担与日俱增。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受企业欢迎。

     

      “没有最优只有更优,部分地区的‘放管服’改革还停留在形式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服务质量改革,压缩各类‘管’的内容,严控‘以罚代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潘保春说。

     

      二是加大民营企业政策落实力度。潘保春表示,国家层面每年都会对创新创业和民营经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各地政策的实际执行和配套政策支持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政策经过营商环境过滤以后的表现效果不同。因此,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的考核,是倒逼营商环境改进的有效途径。

     

      三是持续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政府既不要过分干预企业的经营,也不要对可能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督促。努力提高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核心。

     

      四是构建诚信法治的经营环境。着力打造完善的诚信体系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净化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切实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纾难解困,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氛围,才能帮助它们行稳致远。”潘保春说。

     

      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要提升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也需要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潘保春向记者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集行业政策的践行者、技术的领先者、市场的引领者和服务的推动者于一体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助力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围绕产业开展技术创新。“专精特新”企业都是行业内具有一定技术特性的领先型企业。政府和社会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中,要加大科研基础设施的支持,多渠道为企业研发赋能。鼓励专业对口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合作,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二是企业要主动与数字经济结合。数字经济及企业数字化改造,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专精特新”企业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通过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共享能力,以数字化优势引领行业发展。

     

      三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资金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最大需求。要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多措并举加大对企业的信用贷款、融资担保和费率贴息等金融支持。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供给。优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土地、能耗、排放、人才等要素的资源配置。通过积极构建第三方服务平台,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对接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和资源,为企业提供除科研、生产、销售以外的各类基础服务工作,最大程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心无旁骛地开展核心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