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经济 >
    徽县召开徽县强县域行动工作推进会议
    2022-08-05 02:26 来源:徽县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点击:
    7月29日,徽县召开徽县强县域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县委书记张立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甘肃

      7月29日,徽县召开徽县强县域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县委书记张立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陇南市强县域行动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坚持系统思维,科学分析县域发展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县域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王福全主持会议。县政协主席张剑蓉,县委副书记刘粉梅等县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县委有关部门,县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驻徽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县属国有企业、县内部分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张立新指出,要立足大局、把握大势,充分认识强县域行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扛牢强县域的时代重任,用好用足强县域的政策机遇,辩证分析徽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关于县域发展的最新部署要求,对标建设“富庶、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徽县的重点任务,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张立新强调,实施强县域行动要明确定位、精准发力,抓好推进强县域行动的重点任务。要聚焦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落实产业“四提”发展举措,做强农业稳底盘,做大工业强支撑,做活文旅增动力,以产业大发展带动县域大发展。要聚焦城乡融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推进中心镇布局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产与城、人与城的互动融合。要聚焦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欠账,打造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更加便利的水利设施、更加普惠的公共服务,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要聚焦乡村振兴,抓实抓细巩固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着力深化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品质。要聚焦生态赋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扎实推进“两山”基地创建,切实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聚焦群众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就业增收,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健康徽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发展力量。

      张立新强调,实施强县域行动要把握规律、因地制宜,找准推进强县域行动的方法路径。要坚持以改革创新开新路,推进改革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引领和科技创新,逐步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坚持以动能转换增后劲,优化创业结构,建好产业平台,改变过去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路子,持续深化经济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坚持以特色发展创优势,既要立足“农业优先、工业主导”的定位,着力打造农业大县、工业强县,也要看到徽县生态良好、文化厚重的资源禀赋,积极建设生态美县、文旅康养名县。要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全局,科学谋划储备项目,主动对接争取项目,协同推进建设项目,扩大招商引项目,力争项目建设实现更大突破。要坚持发展非公经济添活力,统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引导非公企业转型发展,让非公企业成为强县域的主力军。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重视督导考评,切实转变作风,推动强县域行动突围破局、全面开花。

      王福全在主持时强调,各级各部门单位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势头,提高站位抓思想认识,强化调度抓责任落实,把强县域行动与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认真对照工作任务清单,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甘肃省十强县、进步县、先进县。

      会议传达学习了甘肃省、陇南市强县域行动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县发改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文体广旅局、伏家镇、柳林镇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责任编辑:陈保伟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