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经济 >
    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居河南省第一位!许昌这样优化营商环境
    2022-09-29 08:35 来源:大河财立方 作者:. 点击:
    许昌被誉为“河南的温州”,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居全省第一位。许昌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9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许昌专场新闻发布会,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就上述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许昌被誉为“河南的温州”,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居全省第一位。许昌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9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许昌专场新闻发布会,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就上述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史根治介绍,一直以来,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是许昌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我们招商引资的优势和底气所在。许昌民营经济之所以蓬勃发展,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功不可没。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市场主体满意作为“金标准”,全力以赴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一是以优质服务让市场主体更省心。在许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说的就是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抓经营、抓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市县两级选派5300余名干部,实现“四上”企业、重点中小微企业和“双创”团队全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全帮扶。确定每月10日、20日为市、县两级助企联乡帮村工作日,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建立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3860个,已办结3859个,经回访核实,已办结问题企业满意率达到99.9%。
     
      二是以深化改革让市场主体更顺心。从市场主体的感受出发,树立“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减少“烦心事、添堵事、糟心事”,让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像“网购”一样方便,做到“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全市2033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1376项实现“即来即办”,2071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89.65%;企业开办零成本,全流程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
     
      三是以法治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安心。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民法典、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全面推行有诉即办,民商事案件随机分案达到90%以上;成立专业速裁快审团队,商业纠纷案件审判平均30天内办结;涉企类买卖合同新收案件当天领卷,一周内开庭,平均45天内办结。
     
      四是以诚信建设让市场主体更放心。许昌是“三国文化”之乡,以“关公弘义”为代表的诚信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把弘扬传承千年的诚信品质与建设现代城市信用文化相结合,大力倡导契约精神,加快推进信用许昌建设,着力营造“重诚信,讲诚信”的浓厚氛围。全面整治“新官不理旧账”及政府失信违诺问题,以诚信政府引领诚信社会建设;搭建信用平台,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让守信者处处便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五是以配套支撑让市场主体更舒心。在产业配套上,我们坚持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式发展,提高主导产业的链条完整度和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在基础配套上,我们加快打造“智慧岛”、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载体平台,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降本增效;在生活配套上,我们打造养老服务、智慧阅读、休闲健身等9个“15分钟民生服务圈”,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努力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据统计,2021年底,许昌市市场主体共有35.17万户,是2012年的2倍。截至今年8月底,许昌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0.19万户,较2021年底又增长14.2%,增幅居全省各省辖市第一位。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