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经济 >
    稳经济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 助力中小微企业“强筋健骨”
    2023-02-24 09:33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点击:
    2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仍较困难,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

      2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仍较困难,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要延续与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提振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
     
      减税降费政策
     
      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去年直面市场形势变化和市场主体需求,实施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等政策,公平普惠帮扶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为稳就业保民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在去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2月21日,在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2022年全年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0.5%、5.2%和1.1%。
     
      减税降费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对市场主体减负增能成效显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受益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万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约四成;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
     
      在此背景下,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月份,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近年来,减税降费已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标配。2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已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中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发挥效应的空间,要深入抓好落实。”
     
      事实上,今年以来,财税部门已接连出台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注入强劲动能。例如,1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2月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邱亦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税收优惠政策在增加就业、鼓励研发、促进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邱亦霖建议,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让减税降费的红利切实落到企业头上,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此外,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清理力度,促使非税收入规范化,避免增加企业负担。
     
      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不仅要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更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严肃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去年全国共查处相关问题7700多个,涉及金额50多亿元,已全部要求整改”。
     
      邱亦霖表示,乱收费增加了市场主体负担,需要进一步巩固整治乱收费成果,意味着将继续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类不合理、不合规的收费行为,创造更加透明的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恢复经营提供支持。
     
      “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要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谢后勤认为,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力点在于持续加码财政、金融支持,拓宽帮扶政策范围。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创新是解决办法之一。银行要运用核销、重组、催收及证券化等手段进行处理,做好资产质量管理工作。”邱亦霖建议,金融机构要为中小微企业设计更多适配性、线上化普惠产品,同时优化客户分级,搭建并完善智能风控系统,实现包括贷前、贷中、贷后和催收等全自动、流程化管理。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