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有关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决策部署要求,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强人大经济工作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创造性做好立法工作。聚焦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三农”、城市管理等领域,用法治勾勒民生愿景。《宿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促进条例》是该领域全国首部法规,《宿州市夹沟香稻米保护条例》是全省首部单一农产品保护法规。二是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目标、夯实“三农”底盘、科技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听取审议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提出系列高质量意见建议。持续监督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助力维护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是多方位促进代表履职。创新履职保障机制,以程序规范形成“监督、落实、再监督”的工作闭环,推动常委会意见建议落地落实。创新区域协作机制,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淮海经济区区域协作,参加区域协同立法,推动重要领域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以数字化赋能代表工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升人大依法履职整体质效。
完善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广泛凝聚共识。一是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政协委员中开展“三走进一联系”活动方案》,市政协各专委会结合“全员入委”工作,组织委员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开展宣传政策、为民服务等活动196次。指导各县区利用“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络组”等协商平台,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微协商、微监督活动418次,有效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二是扎实开展重点民主协商活动。印发《2023年度政协重点民主协商计划》,督促各承办单位围绕协商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承办“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突破”“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和“促进消费恢复发展”“用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月度专题协商,形成7篇综合调研报告和92篇会议发言材料,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三是持续做优民主监督品牌。选取“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主题,组织县区政协开展联动监督,召开专题常委会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提出意见建议21条,在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贡献政协智慧力量。围绕环境保护、教育卫生、“双招双引”等重点领域,开展微协商、微调研、微监督活动,提出意见建议35条。精心组织开展“政协江淮行”宿州站活动,扩大宿州政协的影响力。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一是健全新业态领域工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市网约送餐行业工会联合会、市四县一区交通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等,市本级“新四类”行业工会联合会均已组建完成。指导各县(区)工会采取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工会主席的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二是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会建设。印发《宿州市关于加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会建设和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会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会,下发宿州市非公企业名录,指导各县(区)、园区工会有序开展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会入会工作。
2023年,净增基层工会组织306家、会员26829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7487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105人。三是实施意外伤害互助保障。做好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目前已经为7882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意外伤害互助保障。下发工作提示,督促各级工会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开通咨询热线和法律维权服务,加大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调处力度,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促进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持续充实团的基层工作力量,激活团组织末梢。一是深化改革赋能。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各县区全覆盖设立团属事业单位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累计增加事业编制岗位5个,干部配备率、在岗率常态保持90%以上。党建带团(队)建工作全覆盖纳入县(区)党委巡察监督、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县级及以下团组织新增兼职团干部390人。2023年10月,安徽省共青团组织和基层建设工作片区推进会在宿州召开。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扩大新领域、新组织、新群体团组织覆盖,新建“两新”领域团组织122个。在主城区成立小区功能型网格团组织145个。在市青年招商战队、外卖行业、演艺工作者行业成立团工委。培育扶持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26家。举办宿州市首届“青年之家”项目运营大赛,云平台77家“青年之家”全年累计开展活动689场次,覆盖人群2.6万人次。三是汇聚人才活力。编制长三角宿州籍青年人才地图。在宿州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建立学子归巢工作站,开展“菁英归宿”返乡学子实践交流活动17场。对接中国科技大学等43家省内外高校、58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分赴县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30场,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1个。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