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向社会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等18个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新职业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眼下正处在求职关键期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规划上又多了新选项。
从2019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已先后4次发布56个新职业信息,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在公示的新一批新职业中,既有顺应碳达峰碳中和趋势而兴起的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绿色职业”,也有应定制化旅游需求而生的民宿管家、研学旅行指导师等“幸福职业”。新业态催生新职业,从侧面折射出经济发展、就业转型的新动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新职业浪潮中,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一方面,新职业的遴选确定来自社会公开征集,从业人员体量大,发展前景较为可观;另一方面,在不少年轻人心目中,接地气的新职业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契合,实现了满足兴趣爱好与提高收入水平二者的兼顾。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促进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的背景下,以新职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对于促进青年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升就业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新职业为稳就业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近年来我国已发布多批新职业,然而以新职业为基础的相关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此外,新职业普遍面临人才需求旺盛与供给短缺的矛盾。采取什么方法、何种标准对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价,都是新职业在“正名”之后需要规范解决的问题。在健全新职业发展体系过程中,尚需更多聚焦人的发展,尽早统计新职业从业者就业、收入等更详实的数据,进而为从业者营造更加宽松、更有保障的就业环境。
从需求角度看,任何一个传统岗位只要产生新需求,就有分出新职业的机会。要更好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一方面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推动新职业有序高效进入职业分类大典,并形成稳定动态的更新机制;另一方面,对已发布的新职业,要做好职业技能体系建设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职业从业者教育、培养和实践体系。在规范健康发展的路上,相信会有更多新职业涌现,不断做大挖深就业的“蓄水池”。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