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敬业专注,大胆创新,才能获得成功。在阳江有这么一位创业者,他原是阳西县程村镇的渔民,从出海捕鱼到从事渔业养殖,再到开厂加工海产品,凭着工匠精神走上创业致富路。为了做出一条让自己满意的“风味鱼”,一个人摸索了16年,才最终成功。他就是天悦公司的创始人郑秀山。
恒心
郑秀山出生在阳西县程村镇陇石村,陇石村是一条海边渔村。1991年,刚20出头的郑秀山便跟随家人出海捕鱼。1993年,他开始从事海水养殖。
“我萌发做一条独特的鱼的念头,始于2000年。”郑秀山说,当时他到北京推销海产品,在聊天时有客户说:阳江的海鲜很好,但是运输到北京,往往不新鲜了;阳江的海鲜没有品牌,临时想吃阳江海鲜不知道去哪里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郑秀山决心做一条能够长时间存放、尽量保持海鲜原来风味的鱼。
“首先要做阳江人都满意的鱼。” 郑秀山说,阳江是一个滨海城市,阳江人喜爱海鲜,对于吃海鲜,阳江人都有一张“美食家”的嘴,海鲜好不好、鲜不鲜,不少阳江人吃一口,甚至看一眼,就能分辨得出。要想做出阳江人都满意的海产品,郑秀山当然知道其难度之大。
郑秀山一开始试验便选用价格不菲的金鲳鱼,阳江人叫它“黄特鲳”。但是做起来真不容易,如何“锁住”金鲳鱼特有的“嫩滑和鲜美”,是最大的难点。
在烈日下暴晒,鲜味没了;风得太干,鱼肉变得粗糙;味道和口感都调好了,放几天鱼的颜色又变了……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但郑秀山都没有放弃。他常常冥思改进方法,有时半夜想到好点子,立即起床,杀鱼、调味、腌制……一直忙到天亮。
郑秀山从事海产养殖,还做鱼贩生意,足迹遍布广西到浙江沿海,哪里有海产品加工厂,他都上门虚心求教,还买回他们的产品细细品尝,吸取别人的优点。他曾经一次买回20多家企业的海产品,反复对比,取长补短。
为了学习“实战”经验,2002年,郑秀山还到湛江一带的海产品加工厂“打工”,给当地厂家当技术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积累经验。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郑秀山做出的“风味金鲳鱼”送给客户试吃,得到了普遍认可。2015年,郑秀山正式成立天悦公司,距离第一次做试验,时间过了16年。
匠心
郑秀山成立海产品加工企业,当年营业额就达500万元。这得益于其产品优良的品质,得益于郑秀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做一条品质优良的‘风味鱼’,首先要从源头抓起。”郑秀山说,试验时选用的“黄特鲳”,2000年的价格为每公斤200多元,一次用2条鱼,一次试验光用鱼就花费500多元。
目前郑秀山的主营产品,都是选用深海的优质鱼类。每次有新的货源,他都亲临现场验货,选材甚至带点苛刻,对不满意的鱼,从来都不“求其”“将就”。有一次,广西北海一位渔民打电话找到郑秀山,说刚捕捞回一批优质金鲳鱼。郑秀山兴致勃勃开车赶到北海,看那些金鲳鱼虽然个头够大,但太瘦了,不够肥美。尽管对方主动降低价格,但郑秀山还是开空车回来。
郑秀山说,即使是同一种鱼,生长在不同的海域,或者是不同季节,鱼的品质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
在采访过程中,郑秀山多次提到“绿色、健康和安全”。他说,“风味鱼”制作分4个步骤:一是挑选优质深海渔场,捕捞起的鱼用冰保鲜,最短时间送至工厂加工;二是使用独创秘方短时间腌制,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三是使用冷风风干,精准控制风干程度,“锁”住鱼鲜;四是在无菌环境下真空封装“风味鱼”,送进冰库储藏。
“我研发的‘风味鱼’每次接受有关部门的质量检测,都顺利过关。”郑秀山自豪地说。
上进心
“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括着突破、创新的内蕴。
出生于海边的郑秀山对海和鱼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他喜欢海、喜欢鱼,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和海和鱼有关。他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爱动脑,做每一件事,他都想办法如何去“做得更好”。
海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保鲜技术很关键。大家都用冰保鲜,但郑秀山就有很多细节和别人不同。无论出海捕捞,还是海水养殖,郑秀山的鱼运到市场上,“色水”和“手感”都胜人一筹,往往每公斤贵一两块钱,还是被抢购一空。
“诚实守信,厚德载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这是郑秀山的经营理念。企业创办至今,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但他最看重的是历年省市颁发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多个“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
如今,郑秀山的企业已从当初的年产值500万元发展到了年产值2000多万元,产品也从当初单一的风味金鲳鱼,发展到了海鲈鱼、马友鱼、三黎鱼、黄花鱼……以及鱼丸、鱼滑等多个系列。
郑秀山说,他的产品最大的优点是“健康”“方便”,打开包装直接可以烹饪,而且保质期长达一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目前大部分产品在本地和珠三角地区销售。
“我们企业正在开发麻辣系列产品,争取打开北方市场。”郑秀山说,同时着手开发的,还有预制菜系列。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