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全面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形成就业优先政策,并首次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为宏观调控三大政策实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适时作出重大变革,实现重点突破,开拓了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一是创新和丰富就业优先政策体系,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党和政府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将就业优先从战略层面推进到宏观政策层面,将稳就业、保就业置于“六稳”“六保”之首。在应对化解过剩产能、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时,不断创新丰富政策体系和工具箱,在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实施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和帮扶机制,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最大限度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着力支持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有效化解失业风险,稳定了就业大局。
二是形成新时代就业方针,“双创”开启创业带动就业新局面。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双创”成为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开启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加大创业金融支持;实施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创业培训计划,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各类创业大赛和“双创”活动,充分调动劳动者创业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今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亿户。
三是实施就业扶贫攻坚,不断加强就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党和政府强化部署推动,始终把就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并举,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积极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推广行之有效的基层经验,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村扶贫车间,加大劳务协作工作力度,形成协同高效就业扶贫工作格局,全方位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现阶段延续拓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措施,支持脱贫劳动力实现可持续就业增收,持续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继续增加到3223万人。
四是推进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大规模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制度,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和职业声望,探索打通职业资格和学历通道,改革创新新职业发布制度,加强职业标准建设。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就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形成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2021年为3.04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509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支持。
五是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要求,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针对我国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和政府调动各方面力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成立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的职责,强化就业目标落实的责任制,加强工作机制保障。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促进劳动者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推动劳动者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实现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十年间,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超过六成,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就业质量稳定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年均为数千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支持。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