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巨大的刀盘缓缓转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首台盾构机近日在湛江市廉江隧洞始发,这一粤西水网的大动脉迎来工程新节点。
今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明显提速,国家水网加快完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0750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省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工程从西江取水,通过泵站加压输送至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市,年增供水量20.79亿立方米,总投资614.56亿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工程建成后,将系统性解决粤西4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大幅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彻底结束千百年来雷州半岛苦旱历史,惠及沿线1800万群众。
国家水网规划中的另一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引大济湟”工程,经过27年建设近日实现全线通水。这项工程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是青海省东部城市群的水资源保障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工程。工程实现全线通水后,每年可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44.8万吨,为东部城市群300万人提供饮用水供应。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明显提速。”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加快滇中引水、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今年又开工了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雄安干渠等一批重大工程,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当前,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加快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654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亿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连通三峡、丹江口这两个国家水网的重要结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可将南水北调中线年调水规模由95亿立方米提高到115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长江、汉江和华北平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工程还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
重大水利工程不仅是事关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拉动投资、带动就业的重要发展工程。据水利部介绍,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
去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万亿元。今年1-8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落实9856亿元,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36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197.1万人。第三季度,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0750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同时,指导地方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要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统筹安排、加快实施一批前期基础好、投资见效快、基础功能强、惠及民生广的水利项目。”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10月10日召开的水利部部务会议上说。
“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高,将把国家水网工程作为重要支持领域,保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合理强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表示,将指导有关地方将水网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优先方向,落实好重大工程的地方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合规参与,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