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力度再加大任务再聚焦措施再创新 以过硬作风优良环境助推振兴发展
    2021-03-24 09:36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点击:
    3月23日下午,2021年全市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总结2017年以来我市整顿作风优化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果经验,部署推进下步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出席会议并讲话。
        3月23日下午,2021年全市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总结2017年以来我市整顿作风优化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果经验,部署推进下步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抓好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总结固化经验成果,聚焦当前干部作风和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力度再加大、任务再聚焦、措施再创新,以过硬作风、优良环境助推“十四五”时期振兴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主持会议。郑大泉、刘兴东、龚夏梅、梁野、刘兴阁、闫红蕾、孙恒义、孙永文、卢俊及其他现职副市级领导出席会议。
     
      王兆力指出,2017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抓发展必须从环境抓起,抓环境必须从作风抓起”的工作理念,下狠茬、出重拳,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干部队伍和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全市干部想干愿干、能干会干的精气神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全面优化。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和环境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发挥“钉钉子”精神,这些认识和体会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展。同时,也要清醒认识我市当前作风和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锲而不舍地持续推进整顿作风优化环境。
     
      王兆力强调,要把作风和环境建设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抓实抓细、常抓不懈。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紧盯重点工作任务、常态化疫情防控、窗口单位和服务民生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整治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问题。全市各部门特别是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窗口单位、民生服务职能的市直部门,要认真查找梳理企业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发展最突出、久拖久治不绝的问题,列出清单、压实责任,开展专项整治,整改成效要向社会公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事权向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创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力争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全国最优。
     
      王兆力强调,要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的部署,把能力建设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一环,着力增强抓落实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攻坚克难能力、专业化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要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市上下大抓作风、常抓作风、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孙喆在主持会议时要求,要坚持把改作风优环境作为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推动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抓手,按照省委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聚焦“六个能力不足”问题,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专业素养,切实增强推动发展的能力、提高驾驭工作的本领。要坚持对标全国最优标准,持续在事权下放、流程优化、网上办理、大数据平台应用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制度创新促进优服务、提效能,让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明显变化,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会上,哈尔滨新区、宾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作经验交流。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区、县(市)设分会场。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