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2021-12-23 08:11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点击:
    12月21日下午,省委书记许勤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二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精神,
      12月21日下午,省委书记许勤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二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精神,审议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文件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强化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挖掘龙江文化资源,弘扬龙江“四大精神”,繁荣龙江文艺,讴歌龙江人物,讲好龙江故事,唱响龙江新时代赞歌,为龙江振兴发展鼓与呼,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要加强文联和作协建设,打造文艺工作者之家,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促进形成精品竞现、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会议强调,第二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对于促进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紧扣大局、着眼急需,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精选立法项目、丰富立法形式、完善立法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不断拓展社会公众对地方立法的有序参与。要全面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围绕省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创造性谋划推进地方立法工作。
      
      会议强调,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一年来省委常委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明年工作作出总体安排,审议通过《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和全会《决议》,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谱写新篇章。要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龙江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要精益求精修改完善会议文件,周密细致做好会务组织,严细精准抓好疫情防控,确保会议圆满成功。
      
      会议强调,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省委《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充实工作力量、强化统筹协调、把准政策界限,推动民族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引导和凝聚全省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