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资担保 >
    监管层三天两发声引导预期 汇率制度将保持稳定
    2021-05-25 09:4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点击:
    监管层三天两发声引导预期 汇率制度将保持稳定

      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出一轮强势升值。有观点认为可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在三天内两次发声,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稳固,保持人民币汇率均衡稳定有多重好处。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经济基本面相符,汇率制度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稳定。

      汇率预期平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金融委此前召开会议表示,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前,监管部门已就人民币汇率多次发声。比如,202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一季度例会指出,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当前,人民币汇率的表现愈加平稳。5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4337元,较前值升16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300元,调升164点。当周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微升,在岸即期汇率全周升值10点,中间价全周升值225点。

      从市场角度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均衡稳定有多重好处:一是有助于降低工业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对部分外贸企业利润的“两头”挤压,二是减少部分中小外贸企业汇兑损失,三是有助于防范国际资本投机套利。

      弹性不断增强

      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虽然目前我国已基本退出对汇率的常态化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就此放任人民币汇率不管。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央行发声也意味着目前的汇率制度基本适合我国国情和国内外形势。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不断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可以有效地释放市场压力,有助于形成市场汇率调节和交易行为之间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抑制单边的升值和贬值预期积累。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建议,做好汇率弹性增大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避免跨境资金大进大出对人民币汇率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一方面,继续严格控制非理性和不规范的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适时放松对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理性和规范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

      双向波动成常态

      刘国强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提及对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唐建伟预计,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保持双向波动特征,延续稳中略升趋势,将在6.3元至6.7元之间波动,中枢在6.4元至6.5元左右。全年汇率升值幅度将明显小于2020年。

      “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有所加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

      王春英称,未来中国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稳固。新发展理念有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发展会提振市场信心,也会造就稳健的货币。

      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将注重预期引导,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曹莹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