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田鹏: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针对下半年金融重点工作相继召开工作会议,明确下半年金融工作重点。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发挥货币政策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同时,有序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此外,银保监会继续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切实解决金融领域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今日本报就此展开解读。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披露,央行30日召开的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为下半年工作划出明确重点。在央行提出的八大任务中,货币政策相关内容被列在首位。央行明确,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提出的“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也与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相呼应。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跨周期调节”的表述主要是相对于之前“逆周期调节”而言。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今年1月份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上曾着重分析了两者的四点区别:一是着力点不同,逆周期针对短期,而跨周期针对中长期;二是目标不同,逆周期目标相对单一,而跨周期目标更加多元化;三是政策工具不同,逆周期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直接且见效快,而跨周期除了财政、货币政策外,更多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规划的指导作用;四是政策实施方式不同,逆周期调节实施方式讲究相机抉择,灵活、精准、调整快,而跨周期调节实施方式相对平稳。
对于宏观政策面究竟将如何践行“跨周期政策设计”?昨日,四位首席分析师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采访。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跨周期调节,简而言之,就是政策实施既要有效应对短期问题,也要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留出政策空间。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跨周期”和“统筹今明两年”是前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宏观政策表述的“题眼”。“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理解为提前、预防,政策早点用、今年用;第二种思路理解为预留、不急,政策留到明年用。”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周期”提法的诞生是基于政策空间逐渐有限的客观背景,因此第二种思路更能贴近当下政策取向。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以及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结合来领会。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意味着下半年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可能会在这个方向上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通过引导银行边际资金成本持续下降,推动1年期LPR报价下行,即市场化降息;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再贷款支持力度,甚至不排除为应对下半年中期借贷便利(MLF)大规模到期,央行再次出台置换式降准的可能等。
从流动性层面来看,今年下半年总计有4.15万亿元MLF到期,除去7月份到期的4000亿元,从当前时间点到年底仍有3.75万亿元MLF到期。另外,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落地,释放的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IFCC分析师明明认为,从接下来几个月来看,流动性仍有明显缺口。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8月份起,在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总体基调下,不排除后续再次从“量”的层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可能性。在具体方式上,定向降准概率较大,同时也存在推出新型支持绿色发展MLF工具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